張明遠本來是公司中的精英人物,工作經驗和社會實踐讓他對本職工作得心應手。而且他工作一直很努力,兩年來業績都是部門中最高的,他理所當然地晉升了。但是晉升後沒多久,他卻感覺鬱悶了,因為高業績和高職位並沒讓他有好人緣,說通俗點,就是他太不會“做人”,更不會做領導。
張明遠自己能力強,為了顯示自己高人一頭,如果以前的同事也就是現在的下屬中有誰稍微拔尖一點的,他便會有意無意地讓對方下不來台。
比如在一次部門中召開對下屬提出批評意見的會議時,張明遠當場就對幾位同事的言行發表了看法,並把他們在工作中的失誤細數了一遍,而且還有意無意地提到自己當時如何幫助同事才渡過難關的。與此類似的事在日常工作也時有發生,他總是處處標榜自己的成績而把其他人都踩在腳下。
每次他的部門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揚的時候,他總是誇大自己的能力,很少提及下屬有哪個貢獻比較大,在表揚會議上,也會把有明顯功勞的下屬支到外地出差。他可從來沒想過要把功勞分給他的下屬,他有了的心思,萬一下屬的功勞超過自己,那麼自己顏麵何存?另外,他們功勞大了,要自己還有什麼用?
慢慢地,大家都開始對張明遠不滿意,能辭職的辭職了,沒辭職的工作也懈怠了,反正人家也沒有功勞,當然也沒必要努力工作,更沒理由配合這個隻會搶功勞的上司。
張明遠一個人自然撐不起整個部門,業績的下滑很快讓張明遠下馬了。
史坦芬·艾勒說:“把鮮花送給身邊所有的人,包括你心目中的小人物。”不要總是時時處處表現出高人一等的模樣,要知道,再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也不可能一個人贏得整場比賽,對於功勞,不必看得過重,也許,不爭就是最大的爭呢?西漢末年的馮異不就因為不爭功勞,而成就了“大樹將軍”的美名?正所謂“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靜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一句禪語,其實也是一種處世哲學。在處世的過程中,隻有人們時時保持往高處走的心態,又懂得水往低處流的胸懷,方能成就大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低處修心的人,往往能在高處成事。
身處低穀時,更要盡力做到最好
人生總在起起浮浮,現實生活中,一些困難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的,麵對這些困難和挫折,我們應抱的態度不應是埋怨或嫉妒等消極情緒,而應該在位低時嚴格要求自己,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才是走出低穀的訣竅。
有一個貌不驚人的推銷員,在剛開始做推銷的時候,道路充滿了艱辛。連續七個月他的業績都不是很好,最後甚至淪落到誰公園長椅的地步,因為他沒有錢交房租。麵對這樣的困境,該推銷員並沒有失落,他也沒有抱怨自己的父母為什麼不給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家世或者自己的運氣為什麼不能好一些,而是努力的尋找自己失敗的原因,他比以前更加努力的尋找成功的方法,最終,這個推銷員獲得了成功,他變成了公司最好的推銷員之一。
這個推銷員的成功就在於他能夠在低穀時找自己的錯誤,並且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而且他真正做到了不抱怨,不悲觀。他良好的控製了自己的情緒,最終他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生活就是這樣,雖然我們不能左右風的方向,但是可以調整風帆——選擇自己的態度。以怎樣的心態麵對人生,你將有怎樣的人生。
人的一生,就像一趟充滿未知探險的旅行,在這場旅行中,會有無數的坎坷與挫折在不定期的時候出現,同時也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出現。如果一個人在麵對困難挫折的時候,隻知道唉聲歎氣,隻知道怨天尤人,繼而忽略自己曾經擁有過的驚喜或者伴隨這困難坎坷出現的美麗風景,隻把注意力放在這些困難挫折上,然後慢慢的失去拚搏的勇氣以及繼續戰鬥的動力,那麼,這個人的人生豈不是過於狹隘了呢?麵對挫折的時候,很多人呻吟哀號,盡管這些哀號可以換的一時的同情以及憐憫,但是如果你的呻吟與哀號一而再,再而三的延續的話,你得到的隻能是別人的厭惡以及鄙夷。那些成功的人並非沒經曆過逆境,隻是他們在逆境時隻要求自己,不會埋怨別人,也不會自憐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