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新藥介紹(1 / 2)

一、奧美拉唑

奧美拉、賽克、甲碸亞唑、是新的一類胃酸分泌抑製劑,它由一個亞碸根聯接一個苯並咪唑環和一個吡啶環組成,並由一些甲基和甲氧基所取代,首先在瑞典合成,1982年始臨床。

(—)性質與藥理奧美拉唑是一種胃粘膜質子泵酶的特異性抑製劑,作用於壁細胞胃酸分泌的最後一步。其分子呈弱堿性。進入壁細胞在分泌性微管的酸性環境中被質子化並積聚。其後,質子化型轉變為活性抑製劑,與胃HA/TP酶起作用,HTP酶可催化胃粘膜細胞的交換,為壁細胞過程的一個終末機製,奧美拉可抑製酶從而抑製胃酸分泌,是迄今發現的作用最強的胃酸分泌抑製劑。

動物和人體試驗表明,可抑製BAO和各種不同刺激誘發的胃酸分布,如組織胺、甲酰膽堿和五肽胃泌素,本品口服易吸收,在狗膽中的半衰期為1小時,主要從尿液及膽汁中排泄。由於壁細胞將藥物攝入後緩慢釋放,故作用時間長,可維持143小時。其作用與血漿中的藥物濃度無直接關係,而與胃粘膜中形成和積聚的活性分子的數量有關。該藥也能抑製胃蛋白酶的分泌。

(二)適應證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有卓效,治療頑固性DU亦非常有效,也用可於返流性食管炎、卓一艾綜合征。

(三)臨床應用及評價英國一組43例DU,經本藥治療4周後41例治愈。斯堪的納維亞研究中心用40mg,治療44例DU病人,2周後治愈率為93%,4周後全部治愈,療效優於112受體阻滯劑。

對DU,用該藥20mg/d與雷尼替丁150mg的治愈率相似,但症狀消失更快。治療返流性食管炎。治愈率達88%。對合並幽門彎曲菌感染和活動炎的DU患者,用該藥2DmgM,X4W,HF轉陰率為56%,同時胃炎消退。:對頑固性DU,治愈率高達100%。

(四)副作用少數有輕度、時性SGPT升高;可引起血漿胃泌素增高,從而導致可逆性胃粘膜細胞增生和胃粘膜皺襞肥大;動物試驗中,服用大劑量兩年的大鼠,未見到致突變和致畸變作用,但泌酸粘膜發生類癌和腸嗜鉻樣(ECL)細胞增生,在健康受試者服用本藥2周後,胃液內細菌數、硝酸鹽、硝胺濃度均顯著升高。由於上述原因,本藥的臨床推廣應用受到限製。

(五)劑量及用法每日20mg、30mg、40mg不超過60mg,—次口服。為避免副反應,對單純DU僅在症狀發作時,用足量短程治療;少數需長程治療者,可同時給予VC、VE,以限製亞硝胺化合物生。

二、易蒙停

易蒙停(Imodium)成份為鹽酸洛呱丁胺,是一種新型特效止藥。該藥70年代初由比利時楊森(Janssen)製藥公司化學合成。國外文獻報道,該藥治療急性腹瀉有效率達91%。具有高效、效、良反應小等優點。1982年國內用於治療慢性腹瀉,有效率達96%。

(一)性質與藥理本藥不像阿片製劑有中樞神經係統作用,它通過膽鹼能和非膽鹼能神經元局部相互作用而直接作用胃腸道壁,抑製其蠕動、縮,其止瀉作用和腸道的運動作用和胃腸道的分泌過程有關。動物試驗表明,易蒙停是以一種非阿片製劑的作用,增加液體和電解質在結腸和回腸中的吸收作用。本藥易為腸道吸收,在肝內幾乎全部代謝通過膽汁排泄,故絕大部分由糞便排出,僅有50%的藥物由尿排出。文獻報道,將本品與地芬諾酯和可待因經過5次連續性雙盲交叉法試驗,顯示本藥臨床應用的特點是:①止瀉劑量較地芬諾酯小2倍,較可待因小50倍;②無麻醉作用;③對心血管無不良反應;④不同於可待因、芬諾酯會產生縮瞳現象。大鼠和犬長期給藥後對心肝腎、功能和子代均未見明顯毒性,在中樞神經組織中分布很少。故安全係數很大。

(二)適應症急性腹瀉(如病毒性胃腸炎)

後的功能失調,非感染性腹瀉,潰瘍性結腸炎,腸道易激綜合征,胃大部切除術後,結腸切除術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