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植物類藥(一)(1 / 1)

海帶科

昆布

本品為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的幹燥葉狀體。海帶產於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已有人工栽培。昆布產於浙江、福建。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

(經驗鑒別)

1.海帶:藥-材卷曲折疊成團狀,或纏結成把。全體金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附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呈扁平長帶狀,長50—150厘米,寬10—40厘米,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柱狀。氣腥,味鹹。

2.昆布:藥材卷曲皺縮成不規則團狀。全體呈黑色,較薄。用水浸軟則膨脹扁平的葉狀,長、寬均為16—26厘米,厚約1.6毫米;兩側呈羽狀深裂,裂片嶽長舌狀,邊緣有小齒或全緣。質柔滑。

3.水試:本品體厚.以水浸泡即膨脹,表麵粘滑,附著透明粘液質。手撚不分層者為海帶,分層者為昆布。

(附注)據考證,我國古代本草最早記載的藥用昆布應為現在的海帶。

馬尾藻科

賺海藻

本品為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棲的幹燥藻體。前著習稱大葉海藻,主產於遼寧、山東等沿海地區;後者習稱小葉海藻,產於遼寧、山東、福建、浙江、廣東。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的功效。

(經驗鑒別)

1.大葉海藻:皺縮卷曲,黑揭色有的被白霜,長30—60厘米。呈圓柱狀,側枝自主枝葉腋生出圓錐形突起。主枝自主幹兩側生出,具短小的刺狀突起。初生葉披針形或倒卵形,長5—7厘米、寬約1厘米,全緣或具粗鋸齒:次生葉線形或披針形,葉腋間有著生線形葉的小枝。氣囊黑褐色,球形或卵圓形有的有柄,頂端鈍圓,有的具細短尖。質脆,潮潤時柔軟;水浸後則膨脹,肉貢粘滑。氣腥,味微鹹。

2.小葉海藻:較小,長40厘米。無刺狀突起。葉線形或細匙形.先端稍膨大,中空。氣囊腋生.紡錘形或球形,囊柄較長。質較硬。

多孔菌科

茯苓

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的幹燥菌核。茯苓整個藥材稱茯苓個,茯苓的外皮稱茯苓皮,靠近外皮呈淡棕色或淡紅色的茯苓稱赤茯苓,內層白色的茯苓稱白茯苓,中間貫穿有鬆根的茯苓稱茯神。主產於安徽、湖北、河南、雲南、四川、貴州等省。有利水滲、健脾寧心的功效。茯苓皮多用於利水消腫茯神多用於寧心安神。

(經驗鑒別)

1.茯苓個: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體重質堅實;斷麵顆粒性,有的隻裂隙,外層淡淙色,內部臼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鬆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2.茯苓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麵棕辛昏色至黑褐色,內麵淡棕色至白色。質較鬆軟,略具彈性。

3.赤茯苓:為大小不一的方塊或碎塊。淡棕色至淡紅色。

4.白茯苓:呈大小不一的塊狀或片狀。白色或類甶色。

5.茯神:為中間貫穿有鬆根的茯苓,習稱“抱木而生”通常多切成方形薄片,鬆根位於近中間,巧稱“茯神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