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數據統計規範(摘要)(1 / 2)

根據《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監測實施方案》的規定數據處理分漢族學生和少數民族學生兩部分。

漢族學生數據處理

一、全國數據的統計計算

(一)樣本構成方法

每個省市7-22歲漢族學生,分城、鄉、男、女四類。每一個年齡組抽取100人,將各貧市抽樣人數累加,構成全國樣本(西藏無漢族調查任務)。

(二)年齡分組

1.分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四類,每類按歲分組,總計64個年齡組。即:

城市男生7-22歲每歲1組總計16個年齡組。

城市女生7-22歲每歲1組總計16個年齡組。

鄉村男生7-22歲每歲1組總計16個年齡組。

鄉村女生7-22歲每歲1組總計16個年齡組。

2.分城市男生、城市女生、鄉村男生、鄉村女生四類,19-22歲合並一個:年齡組,總計4個年齡組。即:

城市男生19-22歲合並總計1個年齡組。

城市女生19-22歲合並總計1個年齡組。

鄉村男生19-22歲合並總計1個年齡組。

鄉村女生19-22歲合並總計1個年齡組。

3.分性別,不分城鄉,即將同性別、同年齡組的城鄉片合並,按歲分組,總計32個年齡組。即:

城鄉男生合並7-22歲每歲1組總計16個年齡組。

城鄉女生合並7-22歲每歲1組總計16個年齡組。

(三)統計指標

1.體測指標共20項

脈膊(次/分),收縮壓(毫米汞柱)、舒張壓(變音,毫米汞柱),舒張壓(消音,毫米汞柱),⑤肺活量(毫升),身高(厘米),坐髙(厘米、體重(千克)胸圍(厘米),肩寬(厘米),骨盆寬(厘米)50米跑(秒),立定跳遠(厘米),引體向上(次),-斜身引體(次),一分鍾仰臥起坐(次/分),立位體前屈(厘米),往返跑(秒),800米跑(秒),1000米跑(秒)。

其中,引體向上、斜身引體、一分鍾仰臥起坐、50米×8往返跑、800米和1000米齡等項目不是所有性別和年齡組學生都測試(詳見檢測細則項目表),對某一具體的年齡組有16項測試指標。

2.體檢指標共10項

①齲齒,②視力低下(分輕、中、重度),③平均視力,④近視,⑤糞蛔蟲卵,⑥血紅蛋白,⑦肥胖,⑧營養不良,⑨月經初潮,⑩首次遺精。

(四)計算內容

1.20項原始測試指標的平均數、標準差、標準誤及20項原始測試指標大於本省1995-年第90百分位數的檢出率,小於1985年第10百分位數的檢出率。

2.7、9、12、14、17歲齲患率、齲均、受檢總人數、患齲失補牙數、患齲失補人數。

3.計算7-22歲視力低下率(分輕、中、重度)、平均視力、近視率。調查眼數、視力低下眼數(分輕、中、重度)、屈光近視眼數。

4.7、9、12、14、17歲蛔蟲感染率。便檢總人數,蛔蟲卵陽性檢出人數。

5.計算7、9、12、14、17歲低血紅蛋白率。調查總人數,低血紅蛋白人數。

6.肥胖率,營養不良率。調查總人數,肥胖檢出人數,營養不良檢出人數。

7.9-18歲女生月經已來潮率,月經初潮半數年齡。

8.11-18歲男生首次遺精半數年齡。

9.20項原始測試指標均值之差值及其差異的顯著性檢驗(T檢驗)。

①同年齡、同性別、同指標城、鄉之間均值之差值及其差異的顯著性檢驗。

②同年齡、同城鄉、同指標男女之間均值之差值及其差異的顯著性檢驗。

10.1985年與1991年20項原始測試指標均值之差值及其差異顯著性檢驗(T檢驗)。

二、各省市數據的統計計算

(一)樣本構成

各省市7~22歲學生,分城、鄉、男、女四類,每一個年齡組從各省市調研數據中隨機抽取100人構成各省市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