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結感言(1 / 2)

啊,結局感言。

完結了,完結了,小樓隔了十天才來發這個感言,本來讀者就不太多的情況下,不知道還有多少個讀者看到這個感言呢?

首先解釋了為什麼隔了十天發感言。

其實小樓有點多愁善感,平時看完一部電視劇,都會感慨一番,一晚都睡不著,記得看完一些經典悲哀結局的電視劇,甚至一個星期才對電視劇淡忘一點。

9月30號,寫最後一章,敲出“全書終”三個字的時侯,小樓感覺整個人,全身的力氣都被抽空了一樣。

接著整整三天我都沒有再打開電腦,國慶的8天假,我就中秋那晚打開了電腦,找朋友開黑。

中秋的時侯,已經好了不少,隻是國慶的時侯事情有點多,每天早上七點氣場,晚上回到宿舍10點多,累得要命,所以到現在才寫感言。

有讀者認為小樓把籃球想得太簡單了。

確實籃球真的一點都不簡單。

《傳奇籃神》當初的名字是《籃球這條路》,隻是當時責編認為不適合,所以給改了。

小樓從初中開始打球,到現在打了7年,能親身接觸到的最高級別的籃球,也就是校裏的院隊。

之上還有市隊,省隊,cba,國家隊……

籃球這條路確實很難,所以林浩,從一出來,便是“天賦異稟”,無論從身高,臂展,四肢協調性,肩寬……

身體的各方麵都是上乘之選,但這些難道其他人就不具備了嗎?

那為什麼就林浩能用四年的時間便登上世界之巔呢?

因為,林浩在一開始便遇到了茹姐、劉叔、樂天、白天耀……

正確的引路人,使得林浩從一開始就沒有走過彎路。

誌同道合的球友、兄弟,能陪伴你走過籃球中孤獨的時光,互相促進。

並且林浩的大堅毅,大決心,對目標的堅韌不拔又有多少球星能做到呢?

多少球星有了點成績就驕傲自大,訓練不積極,不注意飲食呢?

天才很多,但成名後自律的天才又有多少?天才中又多少能成為科比呢?

四年或許時間很多,但林浩從接觸籃球後,每天幾乎不是吃飯睡覺,就是在練球,練身體,反思總結,每天至少10個小時在籃球上。

4年就是1.46萬小時,這個時間,又有多少20多歲的球星能做到呢?

或許,有人會嘲笑小樓,竟然讓主角花2年時間,走遍中國,徒步穿越仲巴高原沙漠,登上珠峰,學習、打磨、升華籃球技巧。

說小樓扯淡。

但從《傳奇籃神》落筆的那一刻,整條主線,從開頭到結局,就清晰在小樓的樓中出現了。

其中這走遍中國,更是小樓最喜歡的啊情節,可惜寫那段情節的時侯,小樓的身體出了點問題,加上是小樓的筆力。

那種仗劍走天涯,充滿俠氣熱血的籃球之路小樓並沒能寫出來,這絕對是小樓這本書最大的遺憾。

這情節也是當初起《籃球這條路》的重要原因。

林浩在正確的時間,遇上了正確的人,走了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