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爭碾(1 / 2)

話說這日下午安樂公主、上官泠兒、李隆基三人正在相王府後花園的涼亭內下棋。開局原是上官泠兒和安樂公主對弈,那李隆基軟磨硬泡硬是把安樂公主拉離了棋盤台,氣的安樂公主是直跺腳,強行拉著李隆基的袖子就拽,奈自己原是女流,力氣那比的上男子,別說拉動還差點把自己給拉了個,到最後沒法了就給那李隆基搗亂,不是把這個子移個位子就是把那個白子換成黑子,弄的李隆基是疲於應付。上官泠兒看著這兩兄妹如此搞笑行徑,不由是掩麵而笑。這李隆基棋藝原是平平,又有安樂公主在那使壞,不一會兒就被上官泠兒殺死了一大片子兒。安樂公主見此不由哈哈大笑道:“三皇兄,要你搶我的,下臭棋了吧。來給你個機會,求我給你報仇啊。”話還沒說完就把那李隆基從凳子上推了出去,李隆基沒法也隻得苦笑的離了席,站在一旁給兩人數子。

正在此時外麵打發人來傳話說:“有個叫無寂的和尚求見臨淄王。”三人均是一驚。李隆基忙放下手中的棋子,快步出去迎接,安樂公主與上官泠兒亦停下了手中落子的動作,翹首以待。

說起這無寂和尚年紀與三人相仿,乃是玄奘再傳弟子,佛法精湛不說,品行更是高潔,年紀小時曾隨其師四處遊曆,一心向佛,其師以其尚有一段塵緣未了,卻未予其剃度,隻戴了個冠仍以和尚相稱,雖是如此名聲卻是愈大,眾寺廟無不想邀其廣宣佛法。這兩年其師身體大不如從前,且其師說其那塵緣就著落在這長安城也就在這京中住下。則天皇帝原是想邀其於擔任住持,其以其師身體欠愈自己需床前服侍為由多次請辭,則天皇帝見此,以其孝心可嘉就隨其於京中擇一寺廟而居。這無寂和尚卻選了一名不見經傳的楓林寺,亦不擔任住持等職,隻是掛了個單在那住下。這楓林寺原是小廟,香火不盛,全奈平時信眾捐贈及幾分薄田勉強度日,平時除參加例行的早晚課外,還得參加種田,種菜,舂米等雜役。那廟中僧眾原是想寺中好不容易來了兩得道高僧,寺中香火肯定會較前鼎盛,自己也些許沾點光,除了那雜役亦可。師徒倆人剛至時確實是門庭若市,香火旺盛不少。奈這無寂和尚不通俗務,平時不在外誦經也罷,那些個達官貴人來邀其一見也隻以“已是方外之人不便見紅塵之客。”等言打發眾人,更別提普通民眾。日久長安城的民眾也就慢慢將其忘下了。楓林寺本是小廟卻來了兩高僧,寺中是愈發清苦,各人頗有怨言,奈其是皇帝下的旨意又不能趕走二人,隻得隨他。卻也怪了,兩人來後總有些零星的捐贈於各處送來,雖不多到也可勉強度日,寺中眾人到也無話可說。這無寂和尚常人見其一麵也是難事,更別談結交,其尤為討厭與權貴士人交往。怪的就是這裏,其在這長安城中卻和李隆基是知己好友,平時一起弄墨舞棋好不快活。後來李隆基帶著這安樂公主及上官泠兒多次去那楓林寺與其討論佛法,無寂和尚被上官泠兒的博學及安樂公主的機敏所折服,倆人亦被這無寂和尚高深的佛法所吸引,也就在這過程中三人亦是結為了知己好友。雖是好友,這無寂和尚卻有些太高潔些,平時吃食隻在寺中,外麵的素齋一齊不得入內,隻要沾了這“錢”“權”兩字就辟開著走,更別提到這相王府,今日卻來相王府求見李隆基怎叫三人不驚訝。

一刻鍾過去了,李隆基和無寂和尚均未進來,倆人等的都有些急了。上官泠兒性子原是比較淡,也隻有些蹙眉。這安樂公主卻在涼亭內跺其步來,口中還念念有詞道:“以無寂和尚那性子,一般事兒決計不會來找三皇兄,也不來見我們一下,有什麼事情大家也好想個法子。”

上官泠兒見安樂公主如此不由莞爾一笑道:“公主,一般的事情以小王爺的才智還能處理不了,就算有處理不了的不是還有公主在嗎?”

這樣一說安樂公主也停下了腳步,思量了下道:“你說的也對哦,就算那無寂和尚殺了人,我也隻在父皇麵前求張免死鐵券就可。”轉念一想又道:“不行。這樣太慢了。”扯著上官泠兒的手道:“還是先去把你家的免死鐵券拿來保險。”這上官泠兒怎會有這免死鐵券呢,原是這袁恕己,張柬之等人撥亂反正擁立新皇有功,中宗賜予每人免死鐵券一枚,除謀反外可免十次死罪。

上官泠兒輕笑道:“公主,怎麼失了理智,無寂和尚若是犯了死罪,怎還能到王府外。我看倆人未進王府內肯定是無寂和尚那清高得毛病又犯了,不肯入這朱門內。且待小王爺回來問明情況我們再做打算。”

安樂公主一想,以無寂和尚的那清高的性子還真是這個理,也就安下心來坐回位子上,靜待李隆基回來。

不一會兒就見李隆基從前殿進來,卻不見無寂和尚。倆女忙迎上前去,真如上官泠兒所言,那無寂和尚隻在相王府外與李隆基交談,卻不入內,李隆基以安樂公主、上官泠兒在內相邀,其亦以紅塵之言搪塞,說完事情便飄然而去。

卻是何事?原來這楓林寺,雖是小廟曆史卻也悠久,一直就坐落在這長樂坊。香火一直不盛,全奈幾分薄田度日,在太宗朝時就化緣在這廟外修了個水碾,一是可省下舂米碾麵的費用,二是方便附近的百姓。倒也是一件大善事。當時這楓林寺旁邊還是荒涼一片,水碾建起來以後這人聲也就興旺起來了。高宗朝時武則天見此風景優美就把楓林寺旁邊的那塊荒地賜給了太平公主建起了公主府,公主府與楓林寺就隔一巷相望,剛好這水碾就在巷中,這巷也就被喚做了水碾巷,公主府的舂米碾麵一般也就在這水碾上進行,一直以來到也相安無事,公主府還時常接濟下廟裏。到中宗朝時公主府也就改名為長公主府了。誰知前幾日這長公主府的內務總管就來這廟裏說;“這水碾是公主府之物,乃是當年建公主府時,高宗皇帝將其一起劃予公主了,不許眾人在此舂米碾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