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於在話不投機時與對方有效溝通是某些特定時機和特定場合所必須具備的素質,生活中有很多人其實並不具備這種素質,本來麵對的是一個不投機的人,應該少說,卻偏偏說多了,話多有失,給對方留下了把柄或透露了不該透露的內幕,老百姓把這種人叫做“狗肚子盛不了四兩香油”,意思是肚子裏裝不住話,把不該說的話也說了出去。也有些人為了某種目的,故意向人套話,想從中得到某種信息或試探某種口風甚至機密,這種時候,因對方試探得很有技巧,使你不以為然,結果上了大當,一言之失可能造成不良的後果。這也是話不投機的表現,切不可當兒戲小看,所以在話不投機時有分寸地表現自己是大有學問的。
1.多聽對方說
在別人說話的時候,同他打招呼,點頭示意比貿然插嘴要可愛得多。
與人談話,包括“聽”與“說”兩部分,因此,這兩方麵都不可疏忽。而我們常犯的毛病是,往往隻注意自己所說的話,腦中隻充滿著“接下去該說什麼話”,而很少注意思考對方所說的話,如果對方所講的話中另有含意,有時我們會疏忽過去。
會說話的人,在別人說話時,都會認真聽著,然後適時地提出自己的意見。不會說話的人,總是隨時將自己的身體抬高,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一有機會,馬上插嘴,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所講出的話,往往文不對題。因此,應該學會注意去聽對方說話。最理想的說話形式是聽七分,說三分。
注意聽對方的話,並不表示隻聽他所講出的話,同時還要去注意對方的表情、動作所表達的意思,如果你能這樣全心全意去聆聽對方講話,對方一定很高興,他會有一種踏實感,因為他覺得他所說的話已受到你的重視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認真地聽對方所講的話,也可以適時地發現問題,提出疑問。例如:“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者是“嗯!我也有同感。”如果你沒有用心聽,那你隻能含含糊糊地回答說:“哦!這樣啊!。”
如果將對方所說的話,再一次由你的口中表達出來,簡單地說,就是和對方同調,也可以說是借著對方的言辭來承認對方的價值,這樣會令對方覺得你是個善解人意的人。
2.不該說的不說
說話者都希望自己成功,因此,都會本能地盡量避免使用帶有負麵性或者否定性含義的詞語,盡可能不使用引起對方戒備的話語。
人們的潛意識裏常常有一種被害者意識,即老是懷疑自己是不是會受到不利的對待,這種意識顯然是否定的、負麵的。但通常這種意識並不表現為明顯的對話,而是作為一種恐懼、擔心、緊張不安的心情表現出來。
如果將這種負麵的意識傳遞給對方,往往會使對方產生懷疑,以至於將心理封閉起來,使進一步的溝通變得困難。所以,不要把擔心和急切的負麵意識傳遞給對方。
常見的導致話不投機的話語大致有下列幾種:
(1)急於求成、催促對方的話;
(2)猜疑對方身份、權力的話;
(3)推諉責任的話;
(4)讓人情緒低落的話;
(5)責備對方的話;
(6)唯利是圖的話,充滿銅臭的話。
3.避重就輕
避重就輕的說話方式是我們在回避敏感性問題時的有效技巧。它不對問題指向的事物作出全麵的、正麵的評價,而是將對方的提問進行分解或轉化,隻挑其中無關緊要的部分給予回答,或者隻對與之相關的其他事物加以論說,而不觸及問題指向的重心,以避開對方的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