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Part 6 路虎神行者(1 / 3)

1993

路虎神行者:早期探路者概念車;以本田為基礎打造的Cyclone車身

20世紀80年代後期,路虎開始想要打造一款比發現體積更小的車型,雖然當時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這樣的遠大計劃。所謂“生活化”的設計理念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即采用羅孚-奧斯丁橫置四缸汽油和柴油發動機,搭配當時羅孚車係四驅版本上用的PG1變速箱。到了20世紀90年代早期,采用“生活化”設計的首款車型“探路者”誕生了,盡管當時曾考慮過用改良過的羅孚Maestro或羅孚800車型平台,但同時也開始打造一個全新的單體車平台。這款車在油泥模型階段看起來還有點類似多功能汽車,它從其他四驅競爭車型上也獲取了許多靈感,比如鈴木的維特拉和大發的Fourtrak。羅孚管理層中有一種意見是讓這款車與旗下一款僅有前驅的車型(奧登計劃)共同開發。然而,隨著羅孚的資金日益緊張,奧登開發計劃被取消,“探路者”就無可避免地成為一款四驅型路虎汽車。即便是在油泥模型階段,就已經有了三門版和五門版的設想。到了20世紀90年代早期,羅孚公司的特別項目小組將“探路者”轉變成“Cyclone”,並以一個經過大幅調整的本田思域平台製造了一輛look/see/assess原型車。

路虎公司的一位內部人士承認:“這輛概念車是以Cut-and-Shuttle為平台打造。”項目總監迪克·艾爾西(Dick Elsy)堅持認為:“路虎的產品計劃中有一塊空白,這一點已經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就設定了一個目標,開發一款四驅休閑車型。”6個月之後,路虎公司的總監們就批準了這個項目,代號為CB40。

1994年,寶馬公司接手了羅孚,並安排了專項資金。即便如此,這款車型還是又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最終得以麵世。

“探路者”和“奧登計劃”開發的模型展示了路虎於20世紀90年代在小型汽車領域的進步。

1996

路虎神行者:以Maestro廂式貨車為基礎的原型車當“探路者”的設計風格經過優化成為“神行者”,測試還在繼續進行。測試的原型車是用現有的零部件組裝而成,與最終的量產版本看起來沒有任何相似的地方。直到1991年年底,商業總監克裏斯·伍德瓦克(Chris Woodwark)還斬釘截鐵地對《汽車》雜誌(Autocar)的理查德·菲斯特(Richard Feast)否認他們正在開發一款體積較小的路虎,“這不是路虎的風格,也並非路虎的消費者們所希望看到的。”但是當時路虎公司卻在用由羅孚Maestro廂式貨車改裝而來的原型車在進行測試。在1994至1995年間,一係列類似的新研發的“車型”開始上路測試,所有這些車型都裝備了橫置發動機,這在路虎車係中尚屬首次。

在最初的測試中,研發人員測試了多種動力組合,包括羅孚K係列和T係列、柴油與汽油發動機,以及從羅孚PG1前驅車型上進化而來的全新四驅變速箱。至少有22輛由羅孚Maestro廂式貨車改裝而來的測試車開始路試,除了為容納大尺寸輪轂和輪胎而向外突出的輪拱罩之外,這些車看起來幾乎和普通車型沒什麼區別,而且車身塗裝的顏色也頗為普通。但是,比起普通的羅孚Maestro車型,這些測試車速度更快,動力也更強勁,工程師們把它們稱為Mad Max車係。由於這款車型所有機械結構和平台都是全新並且未經過實地測試的,因此,在早期收集改進方案和裏程耐久度數據就變得非常重要。在1995至1996年第一輛真正擁有神行者外形的車輛下線之前,大部分的數據已經收集完成,到了1997年,偽裝過的三門版和五門版神行者測試車就出現在了街道以及索利哈爾工廠的測試賽道上。路虎公司還保留了幾輛以羅孚Maestro為基礎的測試車,似乎是想要迷惑未來的曆史學家們。伍德瓦克還對菲斯特表示,路虎公司耗資1,100萬英鎊來緩解索利哈爾工廠的產能瓶頸,作為這個計劃中的一部分,每周會投入100萬英鎊在新的設備和車型上。“我認為路虎汽車的優勢就在於可靠、強勁且耐用的產品形象,它就是全球最頂級四驅車型的代名詞,就是螺旋彈簧懸掛的代名詞,它就是其所在的任何細分領域中的佼佼者。”如今,路虎將要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1997

路虎神行者三門軟篷版與硬篷版

1997年9月,路虎神行者正式發布,這是自1948年以來,路虎索利哈爾工廠生產的首款全新四驅車型,也是路虎全係中第四款四驅車型。衛士、發現和攬勝的車型都在繼續生產。但是新款車型上所有的零部件,包括車身、底盤、發動機或變速箱,都是全新的,未曾出現在以前任何一款路虎車型上。雖然尺寸類似舊款衛士,但神行者卻是一款徹頭徹尾的新車,動力係統也更加先進。神行者直指在路虎發現以下級別的市場,其中就包括豐田的RAV4,該車是這個細分市場中的標杆,但神行者也當仁不讓。

車身尺寸更小、更輕,操控更敏捷,而且在路虎車係中售價最低。

盡管如此,在各種類型車型開始普遍更大的趨勢下,路虎神行者車內空間也幾乎與1970年款的攬勝相當。它不光配備了橫置發動機,而且還擁有前後獨立懸掛。神行者在設計之初就是一款時尚的家庭用車而非是工作用四驅車,因此它也是路虎車係中首款沒有配備高低功率的傳動係統。所有的車型都采用全新的一體式鋼材料車身和底盤平台,前後懸都采用的長程螺旋式彈簧以及麥佛遜獨立懸掛,內部也與轎車一致,有四至五個座椅。神行者有兩種不同的類型,入門級車型僅有兩個車門外加尾門,門後還有兩個向後傾斜的支柱。在三門版車型上,這些支柱可形成一個類似旅行車一般堅實的後廂,也可以安裝軟頂帆布頂篷,這樣的特點可以令神行者擁有半開的車廂。車內共有四個獨立的座椅,後排座椅可以放倒以騰出更大的儲物空間,以與體積更小的吉普係列和來自日本的競爭車型相抗衡。這款神行者有八個衍生版本:

汽油版、柴油版、入門款以及特別定製款等等,也很快將會麵世。神行者車係中還有許多款羅孚發動機可供選擇,包括一台汽油直噴1.8升發動機,用於動力較弱的MGF車型;L型2.0升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也是一款適用於轎車動力的發動機,不過很快就被人們視為是衛士或發現上的那款五缸Td5發動機被縮減一個氣缸改造而來的。傳動係統也是從現有的羅孚前驅車型上進化而來,但很奇怪的是,前後軸終減速比卻有少許不同。前後驅動係統是通過一台液力耦合器連接,當裝在車輪上的ABS感應器感應到四輪中的任何一個輪子出現打滑時,電子循跡控製係統(ETC)便會介入。盡管人們都預見到了神行者上會配備的碟式刹車與ABS防抱死係統(入門級上為選裝,其他車型上為標配),但陡坡緩釋係統卻是當時少有的裝備。在變速杆附近的一個黃色拉環可以開啟陡坡緩釋,車輛可以沿著陡坡緩慢下降,發動機保持在一擋空轉,而感應器則會把神行者的下坡時速控製在不超過5英裏。這項功能也彌補了傳動係統中低扭的缺失。神行者三門版與五門版一道,很快成為有史以來最為暢銷的路虎車型。

1997

路虎神行者五門旅行版

神行者五門旅行版看起來更為傳統,比起三門版,特別是軟頂蓬車型來說,它更像是與大型路虎汽車有淵源關係,但它與三門版有著完全相同的壓鋼平台、單體結構、發動機、變速箱以及懸掛係統。五門版旅行車的內裝與普通旅行版轎車別無二致,後排座椅可以全部或部分放倒,以增加儲物空間。車廂內前排有兩個獨立的座椅,後排座椅可以四六放倒。五張座椅上都配備三點式安全帶。一開始,神行者共有12款不同的車型,4款五門旅行車,2款柴油和2款汽油車型。XE車型上的配置要比入門車型豐富很多:ABS防抱死係統是標配,副駕駛側安全氣囊、電子循跡控製係統以及電動遮陽簾。在三門版車型上,則有高轉速的汽油發動機或是扭力十足的柴油發動機可供選擇,但是與路虎和攬勝車款不同,它沒有低扭傳動係統。比起發現來,神行者更小、更輕、空氣動力學性能也更好,不僅速度更快,而且還有令人驚訝的燃油經濟性。就算是傳統的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時速也可以超過90英裏,如果不激烈駕駛的話,這款柴油版神行者每耗油1加侖可以行駛30英裏(約合百公裏9.42升),這種燃油經濟性在路虎四驅車型中可謂是前所未有。相比於發現和衛士,神行者在車輛性格上發生了許多改變,在它首次亮相之後,人們更多的是談論它生活化、休閑風格以及有趣的行車感覺,但是它同樣有著良好的循跡性、堅固的車身以及在嚴苛的條件下行駛的能力,這都表明神行者仍然是不折不扣的越野車。

1999

路虎神行者商務版

如同發現商務版一樣,路虎也為神行者打造了一款純商務版車型,並於1999年首次亮相。由於神行者已經有了三門版,因此,再打造一款商務版就水到渠成,車頭、車門、前擋風玻璃以及車頂都是一樣的,而車尾的硬頂頂篷則是特別打造的,以形成廂式貨車般的造型。這是路虎首款采用單體式車身結構的車型,商務款B柱上的薄鋼板與普通版完全一樣,但是卻多了一個小窗。技術上來看,路虎神行者商務版適合搭載1.8升汽油發動機或是四缸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神行者普通版一開始裝備的是一台羅孚L型柴油發動機,但後來換裝稱寶馬Td4型柴油發動機,神行者商務版也經曆了同樣的轉換。神行者商務版首次亮相於2000年的日內瓦車展上,整個車完全是緊隨時代潮流的設計,在奧地利的斯泰爾工廠生產(該工廠同時會在裝配生產羅孚75和寶馬3係轎車)。比起L係列發動機,這台發動機更輕、運行更安靜,馬力和扭矩更大但是卻更經濟。也有部分商務版是特別訂製的,裝備了後期的KV6型發動機,但如今,這些特別定製版車型已經變得極為稀有。作為裝備豐富的工作用廂式貨車,神行者商務版十分實用且擁有高達1400升的載貨空間(僅有前排座椅,沒有後排座椅),裝載能力也達到了580公斤。車廂內地板結實厚重,座椅後麵四分之三的麵積都是網眼隔水板,另外還有不少實用裝備,比如可以固定貨物的掛鉤、可選裝的網紋地板、物料鋼架和托盤貨架係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