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載的辛苦磨成一劍,意氣風發的畢業驕子拿著他們的“寶劍”去開辟自己的江山。但往往還未開始邁步,就遭到了突如其來的“冰雹”的打擊。是自甘墮落一蹶不振,還是如石縫裏的小草永不言棄?答案當然是後者,這就要求畢業生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在就業的大潮中乘風破浪,直掛雲帆濟滄海。
忍,是創造海闊天空、登峰造極的大氣。當年韓信的跨下之辱,成就了他非凡的意誌,才有了他以後那讓世人歎為觀止的傳奇事跡。
忍,是不屈不撓、越挫越勇的硬氣。白雪皚皚的北國公園,許多樹都因承受不了雪的壓力而無奈“折了腰”,而隻有鬆樹依然傲立蒼穹。因為它懂得“彎腰”來抖落積雪。是一個“忍”字成全了它的挺拔。
初入職場的大學生往往心高氣傲,有著高漲的工作熱情,然而最欠缺的卻是工作經驗、實踐能力和職場技能。所以用人單位都會要求新人從底層做起,甚至從一名打掃工人做起。也許所有人都會對你不屑一顧,也許會使你這塊金子暫時蒙上了灰塵。但此時的你更要樂觀地去忍受那些懷疑的目光,勇敢地去接受一個個關於自尊的挑戰。忍是一門藝術,是以退為進的睿智,是把你送入成功殿堂的奠基石。
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總會有無可避免的缺陷。所以在求職就業的途中難免受到“風雨”的洗禮,挫折的考驗。當你被困難壓得喘不過氣時,你可以試著“彎腰”,以便絕處逢生。而始終不變的是你眼中的堅毅,是你一心向上的雄心壯誌,是你在一千次摔倒後,仍有第一千零一次爬起來的決心。這就是你對忍的最好詮釋。沒有人完美,卻有人可以自強不息,於是就有了覆手為雲的神話。
心是對的,世界就是對的。在你整裝出發前,請記得替你的心穿上一件“防彈衣”。從此,笑看風雲,天地任你遨遊,明天的“滄海”一定屬於你。
包括內容如下:
第一節富而不驕,貧賤不移
第二節老而無爭,幼而能恭
第三節強時能忍,弱時能韌
第一節 富而不驕,貧賤不移
1.富而不驕
孟子說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人生的第一關就是財富問題,如何去麵對金錢,擁有財富又如何去麵對人生,孟子這句話就是這個問題的回答。作為現代人,要在社會中能夠如魚得水的活著,一定要做到富貴時能忍,貧賤時能忍,富貴時亦能忍,才能成為偉人。
《願體集》說:“富貴的家庭,應學會寬大;聰明的人,應學會忠厚。聰明人不忠厚,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呂氏雜著》說:“做官的人家,他的子弟更不同。隨著父親兄長在仕途中遊曆,見聞不能說不廣博,交際不能說不熟練,議論不能說不高明,然而虛浮驕傲的氣質,卻不能去除淨盡。高貴的門第很久以來就不足以依仗了。在立身處世方麵,一件事情有做不到的,那麼他人的指責要加倍嚴格。大概門第高了就會盛氣淩人,宗族大了就會引起公眾的忌恨。稍微有一點兒差錯,許多人都會去指責。必須在學習上更加勤奮,在修養上更加刻苦,才能比得上一般的人。”
《聰訓齋語》說:“對於世家和大的宗族,稍微能做到謙虛謹慎儉樸厚實,而不被他人稱頌,就會說:‘人心沒有以前寬厚,世家的子弟難做。’這是沒有很明白人情世事的原因。世人認為對別人退讓,別人就會欺負你。有些父母長輩告誡孩子不要太謙讓,很不合於道理。按世俗的眼光看,富貴人家的子弟不應當被別人所欺負。他們稍微有些不順心的地方,就會說也不看看我是什麼人,竟敢這樣對待我?旁觀的人不懂禮義,用一二句話加以挑逗,就會滿腔怒火,奮不顧身地做事。一點不考慮富貴人家子弟正是眾人所攻擊的靶子,所忌妒的對象。諺語說:‘一家溫飽,千家忿怨。’隻有捫心自問,我所得到上天的已經夠多的了。他們和我同生在天地間,或是親戚,或是鄉鄰,生活像這樣不如意;我不讓他們,他們怎麼肯讓我呢?應當保持這種心態,深明這個道理,自然會心平氣和。即便有不稱心的事,不順耳的話,隻當是天空中的行雲,與我沒有關係。願把這些話當作滿腹火氣之人的一貼清涼散。”
《人生必讀書》說:“富貴人家在鄉裏生活,被鄉鄰所侵犯欺負,是很平常的事,然而對我很有好處。若是大家看見我的影子就遠遠躲藏,沒有人敢拾我家地裏的一棵麥穗,就可想而知我的為人如何了。”
李文節說:“經常見士大夫捐獻出一所學館,他的子弟就會向其他人訴說有誰欺侮了自家,別人也會隨著他感歎世態炎涼、人情厚薄。我就不這樣認為。君子生前人人敬仰,死後人人懷念。生前寂寞,死後榮華,被人祝禱祭祀的又是什麼人呢?人必是自找侮辱然後別人才侮辱他。假如以前仗勢欺人,恃強侵奪,別人對他無可奈何;一直等到他的子孫後代,才再與他算帳。這正是自釀苦酒自己喝呀。隨便說人家欺負自己是不對的。”
魏國公韓琦,是做宰相的人。幾代人都有賢德,為當時著名大臣。自從年輕時就被升為高官,掌了大權,四海之內的士民崇拜景仰的也有很多年了。人們所說的將相的富貴榮華,都是他平時擁有的;不像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僥幸中一時得意,出乎庸俗及愚蠢之男女的意料,為了使他們驚駭而特意誇耀自己。然而高舉的旌旗,不足以顯出他的榮耀;欽賜的衣冠,不足以顯出他的富貴。隻有恩惠播於百姓,功勞施於國家,把名字刻在金石上,傳播於詩書中,以此顯耀於後世,而流傳於無窮。這是他的生平誌向,也是士民們對他的殷切期望,豈止是在一時一鄉的誇耀呢?韓琦在至和年間,以武康的條例治理相位。曾在後院造了一所書錦之堂,接著又在石上刻了一篇文章,來留給後來的宰相。意思上鄙棄快意恩仇和炫耀富貴的人。不以先前的人所誇耀的事情為榮,而以它為戒。在這裏可以看出韓琦是怎樣看待富貴的。他的胸懷豈是我們這些人可以測量的呢?
宋朝南野瑮是個禦史,為人極有風度。回到家鄉,家裏有牛踩了姓柳人家的莊稼,姓柳的就把牛殺死了,並讓子弟在門前辱罵。先生勸止家裏人不要出去給他們爭執。姓柳的有個狂野的兒子,喝醉後罵了很久,跌倒在水田裏。先生讓人把他拉出來,換上自己的衣裳,迎到上座上。對他說:“我家與你家幾代交情都不錯,為何要因這點小事而產生嫌隙呢?”把牧童叫來鞭打了數十下,並讓人用小轎,把姓柳的兒子送回家,還向他的父老道了歉。姓柳的父老非常慚愧。有風度的人,偏能這樣柔順屈從,難道不是修養到家了嗎?
南京史良佐,做西城禦史,而家住東城。每次出入時,惱恨同鄉人不回避,就抓了幾個送到東城治罪。東城禦史盤問他們,他們回答說:“小民總是被倪尚書給誤導了。”問:“怎麼樣誤導了?”說道:“倪尚書也是南京人,執掌兵部時,在鄉鄰間出入,眾人趕忙回避,他就讓人勸止眾人,說:‘我與你們是老鄉,我不能在鄉鄰間出入下車,還要麻煩你們回避嗎?’我們是愚蠢之人,還以為史公像倪公那樣,於是就沒有回避。沒想到正趕上他發怒。”東城禦史笑著放了他們。住在鄉裏還作威作福的人,能不被愚蠢的人所譏笑嗎?
2.富貴不奢
剛毅仁厚的榮毅仁喜歡的名言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榮家是富貴之家,但富而不奢,講究而不浪費是榮家的一大特點。平常,榮毅仁夫婦飲食上非常簡單,家裏做飯的阿姨平時做什麼,他們就吃什麼,而且他們飯量都很小。飯後喝小半碗稀粥,再吃一點水果,是他們多年的習慣。榮家會客廳曾接待過許多中外貴賓,可以說是整個榮家最講究的地方。
但是,平常沒有客人來的時候,會客廳沙發上的靠墊、座墊又都換成布製的;隻有接待客人時,這些墊子才會套上體麵的“外衣”。由於身份和地位,榮毅仁和夫人楊鑒清非常注意穿著打扮,出國時他們會到名牌店購買名牌服裝。而且,出訪時榮毅仁的西服從不連穿兩天,楊鑒清說:“這並不是揮霍,而是要展示中國人的身份。我們花的是自己的錢。”有一位香港記者這樣形容榮毅仁:“身材高大、滿頭銀發,一身法式雙排扣西服,挺直的腰板,總給人以器宇軒昂的感覺。”但是,在香港或國外訂做的高級服裝楊鑒清隻是在參加重大外事活動或盛大宴會時才穿,平時就舍不得穿。為了節約,她想出了一個妙招——仿製。“‘文革’給了我們‘好處’,沒事時我和大女兒智和就做針線、打毛衣。智和手巧,衣服看了樣子就能Copy,毛衣也打得好。”兒女們也常常和母親開玩笑:“娘娘(媽媽),你這件衣服是Copy的,還是原版的?”富而不驕也是榮毅仁夫婦為人處事方麵的一個鮮明特點。
對待身邊的工作人員,他們非常寬厚,從不亂發脾氣。尤其對長期在家裏服務的老工人,他們夫婦都很照顧,有的老工人去世了,身邊沒有子女,他們還為之送終。可是,利用職權替人辦事、違反原則的事情,榮毅仁從不去做。在榮家做飯20多年的老阿姨剛開始來榮家時,以為自己在高幹家幫忙,時間長了能沾點光,給兒子謀個好出路,可至今兒子還在農村。在許多人眼裏,有錢人揮金如土,大多追求各種平常人難以做得到的特殊嗜好。
可能許多人都不相信,榮毅仁連現在很普及的交誼舞都不會跳。但是,榮毅仁也並不是沒有一點愛好,年輕時,他喜歡吊吊嗓子唱京戲,如今,孩子都獨立出去了,家裏顯得比較冷清,老倆口便常常相守在家欣賞音樂和古典文學。“文革”期間,榮毅仁還曾以“養花”為樂趣,如今,在院子裏,各種顏色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夏天,缸內養的荷花清香宜人。
閑暇之時,庭院賞花是榮毅仁必做的功課。足球是榮毅仁惟一保持終身的特殊嗜好,他還被聘為中國足球協會名譽顧問。他從小就喜歡踢足球,不管是出國還是在家裏,隻要有吸引他的足球賽,哪怕半夜,他也要起床看。有一天夜裏,電視裏播放“豐田杯”足球賽事,榮毅仁那時正好身體欠佳,夫人楊鑒清為了讓他安心睡覺,答應替他把比賽錄下來。哪知這位“老球迷”躺在床上也睡不著,到了開賽時,還是爬起來看完比賽才過癮。在榮毅仁的書房兼辦公室裏,有不少中外書籍。寫字台上放有電腦,在今天,電腦看來並不稀奇,可它,是在很多人都不知電腦為何物時落戶榮家的,而且早早就與路透社終端裝置聯網了。如今,榮毅仁每天除了閱讀文件、翻閱各種中外報章雜誌外,間或打開路透社傳送信息顯示係統的終端裝置,於是,全球的最新政治經濟新聞瞬間便呈現他眼前。累了就閉目靜坐,修身養心,他說:“養心就是養生。”耄耋之年的榮毅仁身板還是那麼挺拔,風采依舊。當被人問及養生之道時,他笑著回答:“我比較樂觀。”也許正是這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使他獲得了對人生困苦的免疫力,邁過了一道道難關。
3.為富且仁
餘彭年父親彭麟閣,母親肖氏,均為湖南省漣源市人,其父在漣源縣藍天鎮經商數十年,從事小本經營。餘彭年大學未畢業便子隨父樣,在長沙等地從事小本生意。不過餘彭年早期這段東奔西走的從商經曆似乎並不順利。在餘彭年1981年的書法作品中,有關於這段時間的回憶,“商場如戰場,由北到南,由東到西,敗奔失走,無容身之地”。
餘彭年還擔任過長沙《大眾晚報》的特約記者,他甚至保留著自己1982年1月1日在香港《百姓》半月刊發表的文章《從一個無色彩的立場看國共和談》,很自豪於自己當記者的經曆和自己當年寫文章的文筆。文中餘彭年建議:“國共雙方絕對以平等地位,進行和談,創造和談氣氛,共同為和平統一之願望。”1949年,餘彭年輾轉來到上海。在此他被人誣為“逃亡地主”和“有海外關係”,判刑三年。服刑期間,餘彭年因“表現好”和“有文化”,被安排拆閱犯人的外來書信,並加以歸類、分發,這個工作讓餘彭年幾乎悟透人性。“每一個犯人入獄,都差不多重複一樣的經曆:開始時,戀人來信,海誓山盟;夫妻來信,義重雲天;朋友來信,兩肋插刀;父母來信,飲血規勸。可是幾度春秋,鬥轉星移。戀人反目,朋友檢舉,妻子變心。後悔信、離婚信、揭發信,雪片般飛來。”三年勞教刑期屆滿之前的兩個月,餘彭年的“逃亡地主”罪名查證不實,釋放後的餘彭年似乎別無選擇地去了香港。
初到香港的餘彭年,境況很慘,有老一輩闖天下人共有的經曆。在香港露宿街頭時,餘彭年被誤認為是小偷而遭到毆打;流浪街頭時,被視為偷渡者而被關押;僅僅為好奇而觀看打群架,也被誤認為是同黨而遭到追打。
20世紀60年代初,台灣開始搞房地產建設,餘彭年追隨一位老板進入台灣市場,迎來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台灣,他被老板任命為經理,月薪1萬元台幣。老板以“單獨出資,利潤雙方平分”的方式讓餘彭年自組公司進行經營。人到中年的餘彭年掘到了“第一桶金”。為使口袋裏的錢變成更多的錢,他選擇了股票市場。但餘彭年不諳此道,將資金全部投放進去,災難隨之而來,1967年,香港股票狂跌,餘彭年損失2000萬,幾乎讓他回到起始點。股票投機失敗後,餘彭年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房地產界。也就在餘彭年元氣大傷的1967年,香港影星李小龍病死,留下一套1000多平方米的豪宅。香港人迷信,認為名氣太大的人住過的房子不能住,所以沒有人敢買這座“凶宅”。餘彭年看準商機,從銀行貸款70萬元,自己掏出30萬元,將這棟帶有遊泳池的豪宅買下,並裝修一新。
爾後,租給外國人住了8年,8年後僅靠租金就還清了銀行貸款。1996年,這套房子價值達到7000萬元。30年時間,這套房子的價格在他手中飆升了幾乎70倍。1975年,寓居香港的某國領導人的情婦去世,餘彭年也同樣花250萬元港幣接下她的豪宅重新裝修。1995年,這套房子升值至8000萬元港幣。此後,餘彭年的經商之路步入正軌。在餘彭年眼中,中年時期在香港的打拚當屬小打小鬧,“在香港做房地產也是有大有小,我實際上算小的”。他的得意之筆應該是晚年投資深圳房地產和建設彭年酒店。1990年餘彭年在香港《文彙報》題為《台資財團投資福田,逾億港元購六幅地——餘彭年料深圳樓價二年後增五倍》的文中預測,深圳是整個中國最具房地產投資價值的城市。
1991年,63歲的餘彭年成立福華(深圳)地產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60萬美元,通過福華公司的發展,他在深圳開發開放之初,掘取了大筆利潤,也由此開始全力建造自己位於深圳羅湖鬧市區的彭年廣場及五星級的彭年酒店。“將57層的彭年酒店建起來,一分錢沒有借銀行,沒有出租一塊地,許多公司頂不住了,餘彭年卻像他揮筆題寫的那樣‘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
餘彭年自製的畫冊中,流露著他建立彭年酒店的得意。據《時代人物周報》對餘彭年的資產調查看,餘彭年的身價總數約30億元人民幣,其中彭年廣場、彭年酒店資產共24億人民幣,香港資產約港幣6億元。麵對諸多對餘彭年資產來路的質疑,很少為自己做辯解的他經常隻會對媒體一再肯定,“大陸有很多暴發戶,但我的錢是硬碰硬來的,和他們層次不一樣。”
1981年,已成海外富翁的53歲的他回到家鄉湖南漣源,由此開始了他以後二十多年的慈善活動。餘彭年最初做慈善的衝動來自他父親臨終前對他的叮囑。
餘彭年幼時家鄉水災,一家八口人及房屋財產全部被洪水衝走,水災過後,在家鄉人的鼎力資助下,父母及他兄弟六人得以團聚,重建家園,繼續從事小本經營。因此父親病逝前,千叮萬囑床前幾個兒女:“日後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記父老鄉親的恩德,為家鄉做幾件好事。”“我喜歡直接幫助窮人,我見不得窮人難過。最早,我在家鄉修路、辦學。我做這些事,不為青史留名,隻因為我自己也吃過苦,我知道窮人的難處,人不能有了錢就忘本。”
1998年長江特大洪災,當地民眾通過電視見到了餘彭年臉帶歉疚的神色及其解釋,“亞洲金融危機影響了我的資金調動,在建中的彭年大廈需要資金。我隻能捐出100萬元,對不起……”餘彭年對家鄉的捐贈,早在1988年就被記載。湖南長沙市五一廣場地下通道角落有一塊紀念碑,上麵詳列了餘彭年自1981年以來的捐贈項目。
也就在1988年,餘彭年還成立了“彭立珊長沙福利基金會”,以更好地將自己捐贈的錢用到實處。捐助家鄉之後,餘彭年再將捐贈的重點逐步放在深港兩地。1989年深圳大火、1991年中小幼教師獎勵基金、1994年深圳大學、1997年深圳社會治安基金、2000年“彭年科技獎”、2003年抗擊非典有功醫務人員,餘彭年均捐贈出數百萬元。近幾年,餘彭年才將自己的慈善範圍擴大到全國九省市。2003年啟動的“彭年光明行動”慈善活動,斥資人民幣5億元,計劃用5年時間,讓青海、西藏、甘肅、寧夏、吉林、遼寧等9省(區)1市的20萬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餘彭年的慈善行為特點很明顯,一在於他很注重宣傳。2004年底,在湖南湘潭市的一條普通街道,當地的居民幾乎每天都能聽到“餘彭年光明行動”幫助白內障患者的廣播:“湖南的父老鄉親,恢複光明不要錢,趕快去找彭立珊。”為了街頭流動手術的需要,餘彭年特意從美國訂購了15部手術醫療專用車。
在車身上,除了印有餘彭年的照片,還印有“恢複光明不要錢,趕快去找彭立珊”的大幅標語,都為廣泛宣傳使用,讓更多沒錢的患者得到治療。餘彭年做慈善還有另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在於他凡事都親力親為,決不容忍雁過拔毛。
“光明行動”每到一個省份,70多高齡的餘彭年都自帶醫療隊下鄉救治,要親自把關,嚴格審核。每次他都首先和當地省政府簽約,然後請民政、殘聯等部門幫助組織患者。即便不帶隊救治,堅持每天晚上都和“光明行動”進行聯絡,及時了解進展信息。“我在做慈善事業的過程中,曾經有過一些不愉快的往事。在內地,我曾捐贈10台配套齊全的救護車,結果被拆得七零八落,成為當地官員的座駕;而當年五一廣場地道及火車站噴泉建設也不如人意,我要確保我的捐助沒有違背我的初衷,確保我的捐助沒有人雁過拔毛,從中漁利。”
胡潤評價,“他更關心慈善捐款如何花的問題。這是中國慈善事業最困難的一步;同時也給國內其他的慈善家樹立了一個榜樣,他成功了,肯定可以帶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作為中國第一家慈善酒店,彭年酒店從建立之初至今,便一直飽受爭議。彭年酒店的興建之日正是東南亞金融風暴波及香港之時。在一份關於彭年酒店的《新建項目提要》中說,彭年酒店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其中基建投資1億,裝修投資2億,由深圳餘彭年實業有限公司出全資5億。有消息就曾懷疑餘彭年並非獨資興建整棟大樓,“據傳,其中相當一部分資金來自湖南銀行的貸款”。他頗為不爽。“這些錢是我做了50年生意正大光明掙來的。我至今沒有同湖南做一筆生意,沒有向湖南借一筆錢,沒有戴湖南一頂帽子。這個酒店是我親力親為蓋的,至於我的錢是偷來的,騙來的,你們去調查好了。”
2000年6月2日,離彭年酒店試營業還有26天的時候,餘彭年宣布彭年酒店為“慈善酒店”,未營業彭年就已“聲名鵲起”。未過多久,2002年6月,餘彭年向深圳市人大法製委員會遞函,請求市人大常委會為他的“慈善酒店”立法,保證他過世後“四不準”的承諾能得以落實:彭年酒店的產權不準抵押、不準轉讓、不準繼承、所得利潤不得轉作他用,必須捐給社會。深圳市人大法製委員會對此高調回應,2002年12月9日,深圳市人大法製委員會通過了《深圳經濟特區餘彭年慈善資產管理規定(草案)》,並計劃提交深圳市三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
草案共11條,內容包括餘彭年慈善資產界定、保護規定、管理機構等。不過一陣喧囂後,這項立法最終無果而終。原因在於:“第一、專門為個人列個法規不太妥當。第二、國家已經有了專門的捐贈方麵的法律。”說到具體原因,一位深圳市人大法製委員會的人士不願對此多加分析,隻說“原因很複雜。”此時就有觀點認為彭年廣場、彭年酒店實際並不值20億元,餘彭年實際上“借保護捐贈為名,行私產保護之實”,更有人認為,這隻不過是一種商家慣用的“營銷造勢”。
時過4年回頭看此觀點,2004年全國人代會將“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條款寫入憲法,即便當年要求立法保護私有財產的私心也已成光明正大之事;言及彭年慈善酒店的“營銷造勢”,其所得純利潤全部投入慈善事業,最終受益者也是需要幫助的人。從另一角度看,這些觀點恰說明“慈善酒店”往深裏做並不容易。
2004年,餘彭年與國際知名的希爾頓酒店管理公司簽訂協議,由希爾頓全麵接管彭年酒店的日常管理工作,彭年酒店每年向對方交納2000萬元管理費。按餘彭年的說法是,“外國人辦事靠得住,他們不會亂來,能讓彭年酒店這隻‘母雞’不斷產蛋。”但當希爾頓國際酒店集團正式接管彭年酒店一年多後,因“利潤增長沒有達到預期的10%目標”,2006年3月,餘彭年立即終止雙方合作。彭年酒店學會做增值的慈善,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