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所擁有的生活不同,對人生的態度也不同,選擇的人生道路更是不同。幸福也是一樣,它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形式,屬於你的那個形式一定是讓你覺得最舒服、最想要的。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但是在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於按照別人的標準去生活。我們生活在別人期待的目光中,為了讓父母滿意而努力學習,為了讓上司滿意而努力工作,為了讓家人滿意而放棄自我。我們的親人、朋友、老師、上級在我們的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希望,他們當然都希望我們幸福,但是是否幸福就隻有我們自己知道。
彼得在很小的時候不慎被高壓電流擊傷,當時的他隻有3歲,要接受的後果是雙臂壞死不得不截肢。這一打擊對一個孩子來說是非常殘酷的。但是更加殘酷的是,父母放棄了這個看上去沒有任何希望的孩子。他們把他送進一家殘疾人孤兒院,在以後的18年中,他們都很少去那裏看他。這個被生活遺棄的孤兒艱難地開始了自己的人生。在孤兒院裏是沒有人會教他如何去做事情的,他的生活是在自己的摸索中完成的。但即使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他依然在孤兒院上完了中學。
中學畢業後,他回到自己的故鄉,然後開始邊工作邊學習,在師範學院學習俄羅斯語。不僅如此,他還結了婚,有了一個漂亮的妻子和一個健康可愛的兒子。他的妻子南希說:“彼得很聰明,要是什麼事情做不了,他就會琢磨該怎麼做。他是一個優秀的繪圖員,他會修各種電器,懂得所有的線路。例如電子表壞了,他就把它拆開修理,用小鑷子靈巧地把零件一一裝好。他的表總是掛在脖子上,他是用膝蓋托起表來看時間的。他總是一刻不停地幹這幹那,他還改過裙子呢,又是量,又是畫線,又是剪,最後用縫紉機做好。他在家鄉也挺知名的,一天到晚總是吹著口哨或哼著歌兒,是個無憂無慮的快樂人。”
他喜歡唱歌,參加過巡回演出團,甚至還出國演出過。他經常跟自己的樂隊一起到孤兒院去義演,將和18歲的兒子一起錄製的磁帶送給他的朋友。晚年的他生活並不富裕,但是他每天都很開心,因為他開心的生活是靠自己自食其力得來的。
無論上帝怎麼安排我們的處境,他讓我們變得殘疾也好,讓我們失去親人也好,讓我們生活在困苦之中也罷,我們在無法選擇自己人生的時候,依然可以選擇讓自己幸福。通往幸福的道路有很多條,如果一條被堵死了,我們就選擇另外一條。
哲意人生
人生就是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幸或者不幸,可以選擇是否讓命運左右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選擇是否讓別人的態度影響我們的情緒,讓自己的心情舒暢還是糟糕透頂。幸福可以選擇,而且選項很多,所有能讓你感到快樂的,都是正確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