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由所讀的說開去——讀書隨筆(1 / 1)

上一節介紹了寫讀後感,這一節再講一講讀書隨筆,它們都是麵對“寫作”的,即把讀書筆記應用於自己的寫作。

什麼是讀書隨筆

讀後感一般針對的是某個具體的對象,如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幅漫畫等而寫的。有時,需要更靈活的形式來表達你的臨時感受,這就需要讀書隨筆。

你正在讀一本書,忽然想到了很多類似的問題和相關的事情,於是,你想拿起筆把它記下來。這種筆記是隨機而發的,你可能聯想到你曾經讀過的很多書、很多說法。這時,你也許下筆千言而意猶未盡,也許寫幾句心裏話,你的意思就表達得淋漓盡致了。

這種“隨筆”——隨機性的筆記,可以說是你平常所做的讀書筆記的一種進化形式。它雖然看似簡單、靈活,但卻可以培養你思考問題的獨特角度和深度、廣度,同時,反過來也會完善你讀書的方法,提高你的綜合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說,它是很有價值的。

這種隨手筆錄——隨筆,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特色是文字短小靈活,形式不拘一格,但別有生趣、舉重若輕。

“隨筆”的形式,在宋代已然興盛,所見所聞、讀書雜感等等,均可用此種形式。五四運動以後,隨筆更加流行,都是有感而發,或夾敘夾議,或借物抒情,其問既可以表現作者的文學修養,又能顯出作者的學術態度和學術水平。

寫讀書隨筆的方法

1.歸納法

你平時可以留意思考和搜集某個專門的問題,在積攢了相當多的資料以後,把它們歸納起來,說明你自己對這類問題的看法,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讀書隨筆。

2.對比法

用對比法寫讀書隨筆,主要是把具有相反意義的現象或事例列舉出來,進行對比和聯想,從而發現帶有積極意義的啟示。

3.隨筆有學問

隨筆並不是“隨便”。雖然在寫作隨筆時可能表現形式很隨意,但隨筆卻是需要有內容的,它的“骨頭”還是要“硬的”,要有學問在裏麵,讓讀者讀後有所收獲。

古人有很多優秀的讀書隨筆。小說一類的隨筆問句輕鬆,裏麵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態度。

而學術性一類的隨筆,往往在簡短的字裏行間包容了很多知識和見解,涉及很多典籍裏麵的詞句、說法。讀者在讀這樣的隨筆時,自然而然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它為你提供了很多書籍的線索,你若有興趣的話,可以根據這些線索去閱讀原書。

可以說,讀隨筆是一條學習的捷徑,因為,做這些讀書隨筆的作者們,他們是把自己所讀過的很多書,通過這種簡短的形式很精煉地抒發了出來,讀他們的隨筆,等於他們替你讀了很多書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