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後記(1 / 3)

一些需要進一步說明的問題

上司、下屬和同事在關注你的“第一反應”

習慣是透明的,第一反應是透明的。我們無法掩飾自己的第一反應,因為第一反應都是針對刺激做出的,都是要跟上司、同事、下屬或客戶發生直接關係的。因為透明,別人一眼就能看到,任何細微的變化都逃不過去,所以把好的第一反應裝在這個透明的杯子裏,才是唯一正確的。

人們更對我們的“第一反應”感興趣,而對做事的過程並不非常在意。當上司要交辦某項工作或任務的時候,他們要看我們的反應,觀察和分析我們是否對此有信心、感興趣、思路清晰;而他們都你都做了哪些那些努力,用了哪些技巧,花費了多少精力等,其實並不感興趣,因為你的反應就足以讓他們確信你可以擔此任務。當下屬考慮是否尊重和忠實地聽命於你這個長官的時候,他們也會觀察和分析我們的反應,看我們是否尊重、肯定他們,是否能指導和幫助他們成長;而對你是否強勢、是否挑剔、是否脾氣很大等並不介意。同樣的道理,當同事們組成項目組,共同承擔一項任務的時候,他們也會觀察和分析我們的反應,看我們是否是個有經驗、有主意,並且能負責任的人。

價值實現是第一反應的核心

“我們的價值何在?”筆者經常考慮和詢問這個問題,“難道隻是,我們每天坐在座位上忙碌著,等發薪的時候老板給錢,這麼簡單嘛?”筆者通過觀察,發現其實很多人並不在意自己的反應和表現。認為“職場嘛,我出力,老板給錢”,每當筆者聽到類似的話,會汗顏。

第一反應的作用,是重在“我給外界貢獻什麼”;那麼,貢獻什麼才是有價值、有意義的呢?隻有我們所貢獻的是外界所需要的,才有價值和意義。外界所需要的,就是來自“公司的期望”、“上司的期望”、“下屬的期望”、“同事的期望”等等。根據他們的期望,他們的需要做事,貢獻自己的智慧、資源、能力和經驗。他們需要信任的、負責任的、積極主動的、自信樂觀的、正麵而肯定的的職員、下屬、上司和同事。作為在職場中打拚的我們而言,就應該改變自己去按照他們的期望和需要去做,千萬不要害怕這樣做是一味的迎合,甚至會失去自我;恰恰相反,這是一種“鳳凰涅磐”的重塑,一個全新的自我因此而出現在人們麵前。

價值實現是“第一反應”的核心。我們必須清楚規劃自己所要實現的目標,和由此承擔或收獲的價值。例如:一個主管,當他在麵對一場突如其來的危機需要承擔責任的時候,如果他所想要的價值是“想盡辦法讓自己規避掉這個責任”,那麼他所做出的第一反應就會使“把頭埋進沙土裏”,等待風暴的過去,或者把“自己偽裝成為一個受害者”;如果“讓下屬繼續安心,讓上司放心”的價值,那麼他所要的做作出的第一反應就會使“自己首先把責任承擔下來”,告訴所有的人“這事兒的責任在我,是我沒有處理好!”

這兩種第一反應,或許實現了當事人所期望的結果;但毋庸置疑,由此帶來的影響是絕對不可小覷的。如果是持有“把頭埋進沙土裏”或者把“自己偽裝成一個受害者”,那麼狀況將進一步惡化,人們要繼續尋找責任,上司會感覺這個主管是一個不能承擔責任的人,下屬也會對這個主管感覺失望。而如果主管首先“自己把責任承擔下來”,那麼問題就馬上進入了解決階段,主管由此可能會帶來某些影響,但他敢於承擔責任的想象卻能夠幫助他樹立很高的威望,所轄的下屬也會有很大的安全感,而更加衷心和信任的工作,當然這也絕對是上司所喜歡和希望的。

第一反應是經驗與智慧的提現

第一反應是經驗和智慧的“提現行為”。對於那些意誌堅強,鬥誌昂揚,希望在職場中打拚出一片天地的人來講,他們已經發現如果自己抱有負責任的、主動積極的、肯定而正麵的、信心十足的第一反應,來作為自己意識和行動的出發點,那麼就會得到上司的認可和讚賞,就能夠得到下屬的尊重與信任,就能被同事所配合協助,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發展平台;於是,他們選擇第一反應,並堅定的遵照執行。

第一反應是經驗和智慧的凝結。曆經多年職場的打拚、磨礪和跋涉,其實對於哪些事兒該做,哪些事兒不該做;哪些事兒該這樣去做,哪些事兒該那樣去做;哪些事兒該這個時候做,哪些事兒該那個時候做;等等這些,都已經有了足夠多的經驗或教訓。不斷的累積和嚐試,最原始最本能的反應,已經在逐漸發生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