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麵對新生兒的誕生
懷胎9個月對媽媽來說是辛苦的,又加上生產過程經曆了痛苦的折磨,最後出生了一位可愛的小寶寶。初為人父母的心情是何等興奮!這是可想而知的。但馬上麵臨的是對新生小寶貝如何照顧好的問題。這是個談起容易,做起來卻很不容易現實問題,如何麵對?對缺乏經驗的年輕的爸爸媽媽來說,常無主心骨,企望老一輩指導。的確,有的家庭有奶奶、姥姥,老一輩可幫年輕的媽媽忙。筆者在臨床中常見到,有些年輕的媽媽因孩子有病不知所措,而惋惜家中無老人。但是,這裏值得提醒媽媽注意的是,不少老人缺乏現代的育兒保健與護理知識。因此,在此奉勸年輕的媽媽,隻要條件允許,還是獨立地擔負起育兒的重任。要想做到這一點也並非簡單,首要的是了解一些新生兒的生理特點,以便正確科學地護理好您的小寶寶,使之健康成長。
2.正確計算、評估胎齡
在介紹新生兒生理特點之前,先談談未出生的胎兒發育情況。雖然小兒生後都常規地測量體重,但相同體重的嬰兒,一個可能是足月小兒;另一個可能是早產兒。前者胎齡已達38~42孕周,後者卻不足37孕周。所以二者的成熟情況,各係統、各器官功能狀態均有不同。
那麼,年輕的媽媽,如何計算你的新生兒的胎齡呢?胎齡是從末次月經第一天算起到分娩為止。此外還有簡易胎齡評估法:用幾項指標來評估您的嬰兒的胎齡。
3.新生兒的生理特點
足月兒是指胎齡滿37~42孕周(259~294天)體重在2500~4000克之間。自生後臍帶結紮時起到生後28天內稱新生兒期。此期嬰兒從宮內到宮外,內外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並且從完全依靠母體生活到開始新生兒獨立生活。對於一個各係統、各器官在功能上尚未完全成熟的個體來說,需要進行一係列調整和適應成熟過程。也就是說,為了適應環境,新生兒期在解剖生理上發生了重大變化。這些改變共同形成了新生兒的特征。認識這些生理上的特點,對正確護理新生兒,預防治療各種新生兒疾病,提高新生兒保健工作質量,降低新生兒死亡率都是十分重要的。
(1)外貌特點
正常新生兒的平均體重3000克,身長50厘米,頭圍34厘米。這些數字常反映胎兒的發育情況,應予了解。出生時皮膚略呈灰紅色,胎脂覆蓋其上,肩、背有少許胎毛,皮下脂肪豐滿,新生兒頭幾天啼哭無淚、吸吮有力,四肢有無意識地活動,頭較大,頭發分條清楚,耳軟骨發育良好,乳房形成結節,乳頭明顯,乳暈突出,指(趾)甲已超過指(趾)尖,趾紋遍及足底,女嬰大陰唇發育完善,已能蓋住小陰唇,而男嬰的陰莖可大小不等,龜頭和包皮有輕度粘連,往往有輕度的鞘膜積液,睾丸可降入陰囊,陰囊皺襞多,四肢呈外展屈曲狀。
新生兒的各髒器及功能的生理特點可用“嬌嫩”二字來形容,雖並不十分確切,但能反映其脆弱的一麵。
(2)呼吸
新生兒呼吸淺表。常不規則,生後2周內呼吸頻率每分鍾40次左右(正常成人每分鍾16次左右)。主要靠膈肌升降來完成,故以腹式呼吸為主。
(3)循環
心率每分鍾140次(正常成人每分鍾60~100次),波動在每分鍾120~160次。新生兒血液多集中於軀幹及內髒,而四肢較少。由於新生兒血紅蛋白偏高,所以四肢可出現青紫色,肢端偏冷。然而泣哭時皮膚由粉紅色變為紅色,這是因血紅蛋白濃度偏高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