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暫而又無奈。麵對紛擾的世事,保持一份淡然,持有一份篤信,能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勝不驕、敗不餒,這樣才能活出境界。每個人都需要這種淡然的心態,看淡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才能寵辱不驚,走過人生的峰與穀。
對待生活,要看透而不看破。麵對愛情,“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麵對婚姻,“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麵對世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麵對仕途,“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空中雲卷雲舒。”這些都是做人處事的淡定。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可與人言者十之一二。昔日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乎?”拾得回答說:“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能有如此的胸襟,就是淡定。
明雲禪師曾在終南山中修行達三十年之久,他平靜淡泊,興趣高雅,平時不但喜歡參禪悟道,而且還喜愛花花草草,尤其是喜愛蘭花。寺中前庭後院更是栽滿了各種各樣的蘭花,這些蘭花來自四方各地,全是老禪師多年的積累所得。茶餘飯後、講經說法之餘,明雲禪師一有時間就去看一看他心愛的蘭花。大家甚至會認為蘭花就是明雲禪師的命根子。
一天,明雲禪師有事要下山去,臨行前當然忘不了囑托弟子照看好他的蘭花。弟子也樂得其事,他一盆一盆地認真澆水,最後輪到那盆蘭花中的珍品——君子蘭了,弟子更加小心翼翼,因為他心裏十分清楚這可是師父的最愛!他也許澆了一上午有些累了,此時越是小心翼翼,手就越不聽使喚,最後水壺滑下來砸在了花盆上,花盆架也被碰倒了,整盆蘭花都摔在了地上。此種情形把弟子嚇壞了,愣在那裏不知該如何是好,心想:師父回來看到這番景象,難免會大發雷霆!簡直是越想越害怕。
下午明雲禪師回來了,他知道了此事後非但一點兒不生氣,反而平心靜氣地安慰弟子說:“我之所以栽種蘭花,為的是修身養性,順便美化一下寺院的環境,而不是為了生氣才種的。世間之事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要執著於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舍,那不是我們修禪者的秉性!”
人人都會生氣,然而如果你能達到超脫的境界,就能成為非常人所能及之人。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你、我和他終究是過客,何必時常為了一些不足掛齒事而“怒發衝冠”或者因為一句無意的閑話而“怒火中燒”?生氣之後,事情沒有解決,反而傷了自己的身體。還有人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而誤了事,懊惱不已,這不僅會自毀形象,而且需要日後的努力修補,然而“破鏡難圓”,很難修複得好。由此可見,生氣確實有百害而無一利,要之何用?
一般而言,生氣有以下幾種原因:一者,因外界事物或現象與主觀的價值觀念或行為準則相違背而產生的一種情緒;二者,當自然或他人使事物的發展與自己的期望相悖時而產生的一種情緒。不論是以上哪種原因,都可以總結出,人應當學會換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看自己,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修身養性,日後才能多一份冷靜、多一點兒思考、多一份禪心,在理解中獲得平和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