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亂世出英雄(1 / 1)

距今兩千二百多年前,正值中國曆史上的戰國後期。

周王朝的各路諸侯經過數百年的互相攻伐,到此時,隻剩下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

那是一個狼煙四起兵氣連雲的時代,那是一個殺人如麻白骨成山的時代,那是一個英才輩出各領風騷的時代,那是一個此消彼長風雲變幻的時代……

七國之中秦最強大。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富兵強之基礎,開始向東方擴張,在與周邊國家的爭戰中勝多負少,不斷蠶食鯨吞鄰國的土地,被六國稱為“虎狼之秦”。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那個醞釀“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農家、縱橫家、陰陽家……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浪淘盡無數風流人物!

蘇秦逞其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六國“合縱”——動員六國聯合起來共抗秦國;而他的同門師兄張儀擔任秦國宰相後,則針對蘇秦的“合縱”之術開展“連橫”——為秦遊說列國事秦以破“合縱”。他們縱橫捭闔,極盡詭譎權變之能事。

之後,從魏國跑到秦國擔任相國的範雎提出“遠交近攻”戰略,對六國實行各個擊破,開辟了秦國最終統一天下的正確道路……

在那個崇尚功利的時代,仁人誌士們試圖挽回世道人心,他們席不暇暖,食不甘味,風塵仆仆,四處遊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如孟子在遊說魏王不被重用之後,與弟子們著書立說,宣傳“仁政”;墨子四處遊說奔波,主張“非攻”,呼籲和平;莊子則崇尚自然,主張“無為”;被稱為先秦“最後的儒者”的苟子繼承孟子的思想,倡導尊士養民,強調既重禮也重法;荀子的學生韓非子則主張實行法治、術治,提出“法、術、勢”三者合一的君主統治術……

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外交家……一時多少豪傑!

亂世之中,趙國卻出了一個奇商巨賈。他以經商手段從政,竟掌控了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秦國的政權。他執政十年,承上啟下,為秦國最終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他對當時政治格局的影響,對曆史進程的影響,並不比前麵提到的縱橫家蘇秦、張儀、孟子、墨子、荀子、莊子、韓非子遜色。

他就是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