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1 我國造紙工業的水域汙染治理狀況(1 / 2)

我國的造紙工業是新中國建國後在基礎十分薄弱、技術落後、建設資金短缺的條件下,曆經坎坷逐漸發展起來的。經過近60年的艱苦奮鬥,紙和紙板的年產量從建國初期1950年的38萬t(其中手工紙23.9萬t)發展到2007年的7350萬t。紙和紙板的人均消費量從1952年的大約1.01kg提高到2007年的55kg1950年和1952年紙和紙板的總產量數來源於“中國造紙年鑒(1986)”。1952年紙和紙板的人均消費量是根據同一來源所載的全國人口數,並把產量視為消費量估算的。2007年紙和紙板的總產量即人均消費量來源於中國造紙協會2007年度報告。,達到了世界年均消費水平。造紙工業的發展基本上適應和滿足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紙產品在數量、品種、質量等方麵的需要,沒有拖累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為國家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回顧我國造紙工業快速發展,看到其積極一麵的同時,也必須看到其發展所付出的沉重代價。各種物資和能源消耗高,浪費嚴重。三廢排放造成的公害,尤其是廢水對水域的汙染極為嚴重。造紙工業的產值在整個工業產值中所占的比重不高,但對水域的汙染負荷卻占整個工業所排汙染物負荷的1/3以上,成為名副其實的汙染大戶和社會公眾的眾矢之的。為了對社會負責和保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動員全行業加大減排治汙力度,把解決環境汙染問題作為非解決不可的重中之重,而且有充分的依據使我們相信,隻要不斷的調整原料結構,采用少汙染生產工藝,資金投入到位,采用先進的處理技術,有先進的環保工作管理體製,做到技術和管理雙到位,經過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把我國的造紙工業打造成具有良好社會形象的綠色產業。

5.1.1通過治理,初顯成效

近十幾年以來,在中央提出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新型工業發展道路的方針和科學發展、清潔生產及循環經濟等科學理念的指引下,以及全社會環保意識日益增強,各地環保監管力度不斷加大的大背景下,國內一些大造紙企業有遠見卓識的企業家們,在發展生產擴大產能的同時積極治汙。新建項目堅持三同時,並通過調整原料結構和產品結構,改進生產工藝,改造老係統,斥巨資引進先進設備和工藝技術,高起點的興建汙水處理係統,將環保工程視為生命工程。經采取一係列的技術和管理措施實現了達標排放。在環保要求日益嚴厲的形勢下贏得了主動,使企業的生產經營獲得了持續健康的發展。許多中型企業也不甘落後,緊隨其後,積極采取治汙措施,並取得可喜的效果。眾多紙廠的積極治汙和一些地方政府對治理環境汙染工作的高度重視,加大治理汙染力度,幾年來關停了數以千計的達標無望的小造紙企業,再加之外資在我國興建的幾個大型漿紙企業的陸續投產,其先進的排汙指標對整個行業的汙染治理起到了示範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治汙成果逐漸顯現,使全行業廢水和汙染的單位排放量逐年減少,行業達標排放比率逐年提高。

5.1.2與先進水平差距甚大,治汙減排任重道遠

盡管我國造紙工業的單位汙染負荷在不斷降低,但因受原料結果的影響,還有眾多的中小型造紙企業尚待進行有效的技術改造,各地治汙減排工作進展的不平衡,使整個行業的汙染負荷仍甚高於國際先進水平,例如,與歐盟2002年開始實施製漿造紙廠廢水排放量和汙染負荷的控製指標[36]相比較,以噸紙COD排放量來看,是不能與其極為嚴格的指標相比擬的。再拿美國環保總局(EPA)早在1982年頒布的排放標準對新建廠BOD的控製標準來比較,把我們2005年各漿、紙品種的平均噸產品COD的排放量除以2.5視作當年平均噸產BOD的排放量,則比26年前美國新建廠6種漿、紙平均噸產品BOD排放量限製值先進水平差距甚大,BOD排放量高約3.3倍。所以我們在現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汙染負荷的空間很大。在2007年國務院發布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中提出到2010年化學耗氧量由2005年的1414萬t減少到1273萬t。造紙工業是COD排放大戶,在全國工業COD排放的總量中占很大的比率,在實現全國的減排目標上承擔著重大責任。為了不拖累全國,要動員全行業繼續加大減排力度,為完成這一減排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5.1.3造紙工業可以建造成為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產業

造紙工業能否摘掉汙染大戶的帽子,實現綠色製漿造紙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國內、在我們的身邊已有這樣的典型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