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並不是隻有阿拉斯加州的人才分為三類,這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地方都有類似現象。人們或自給自足地過著舒心的日子;或像慈悲鳥一樣奉行“慈悲為懷”,努力工作的同時,還接濟別人;或像乞丐一樣,不管是否身強體壯,他們隻以乞討為生。持有什麼樣的人生觀,你的人生就會是什麼樣子。你不想依靠別人卑微地活著,你就至少要努力做到能夠自給自足地生活。
人生的路要自己踏實地一步步地走,可以借助別人的幫助,但是你要做到:當你的幫手撒手離開時,你還能夠按著既定的路繼續前行。
無堅不摧的信任力量
德國著名抒情詩人亨利希·海涅說:“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他告訴我們燦爛的花朵來自信任的土壤。
信任是人在逆境中的支撐點,信任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朋友間、夫妻間、父子間信任充當著力量和動力的角色。
這是發生在地震後的感人故事。
一個年輕的父親安頓好受傷的妻子後,便衝向他8歲的兒子上學的學校。當他來到學校,出現他眼前,已經不再是那個充滿孩子們歡聲笑語的漂亮的三層教學樓,它已經成了一片廢墟。
麵對此景,這位父親嘶聲地喊道:“喬治,喬治!”
沒有任何聲響回應他,他跪在地上開始大哭起來。當他抬起淚朦朦的雙眼,他突然想到自己常對兒子說的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跟你在一起!”
他立即起身,向那片廢墟跑去。他知道兒子的教室在一層樓的左後角處,便徑直走到那裏,動手挖了起來。
這期間,不斷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趕來,看到這片廢墟,他們痛哭並大喊:“我的兒子!”“我的女兒!”但是絕望地哭喊後,他們都離開了。
有些人上來拉住這位傷心的父親說:“太晚了,他們已經死了。”
這位父親雙眼直直地看著這些好心人,問道:“誰願意幫助我?”
但是沒人回答他,他便埋頭接著挖。
救火人員擋住他,“太危險了,隨時可能發生爆炸,請你離開!”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的?”這位父親問道。
警察向他走過來,說道:“你很難過,難以控製感情;可這樣不但不利於你自己,對他人也有危險,請你馬上回家去吧!”
“你是不是來幫助我的?”人們都搖搖頭回答他。
在那些人眼裏,他們都認為這位父親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這位父親挖了6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現在,已經沒有人阻擋他了。此時,他已滿臉灰塵,雙眼布滿血絲,渾身上下滿是血跡。
在挖到第38小時的時候,突然一個發自底下的聲音,傳入這位父親的耳中:“爸爸,是你嗎?”
那是親切的兒子的聲音!父親大喊:“喬治!我的兒子!”
“爸爸,真的是你嗎?”
“是我,是爸爸!我的兒子!”
“我告訴我的同學們不要害怕,說隻要我爸爸活著就一定來救我,那時也就能救出大家。你說過,不論發生什麼,你總會和我在一起!”
“你現在怎麼樣?有幾個孩子活著?”
“我們這裏有14個同學,都活著,我們都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了個大三角形,我們沒被砸著。”
父親大聲向四周呼喊:“這裏有14個孩子,都活著,快來人!”
過路的幾個人趕緊過來來幫忙。
經過40分鍾後,一個安全的小出口開辟了出來。
父親聲音顫抖地說:“出來吧,喬治!”
“不!爸爸。先讓別的同學出去吧!我不怕,不論發生了什麼,我相信你總會跟我在一起。”
這個在天災下,流露的真情故事讓我們見證了信任的力量。
是的,擁有了信任,就給了絕境以光明,就擁有了無堅不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是世間任何事物都無法阻攔的。
睿智地見機行事
俄國文學評論家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他是要我們接受並包容缺陷。
安徒生的童話深為孩子們喜愛,他的故事大多淺顯易懂、生動有趣,但是他那篇《老頭子總是不會錯》的童話故事,卻也值得成年人讀一讀,尤為該讀讀的是那些整天覺得生活乏味,諸事不順心的人。
故事是這樣的:
鄉村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
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於是,老頭子牽著馬去趕集了。
老頭子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