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年裏,每次擔水水都要從我這邊漏掉一半,我隻能送半桶水到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做了全部的工作,卻隻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難過地說。
聽到這些,挑水夫明白破桶很難過,他對破桶說:“我們回主人家的路上,你留意一下路旁盛開的花朵。”
在路途的山坡上,破桶突然眼前一亮,它看到繽紛的花朵開滿了路的一旁,它們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之下,如此美麗的景色使破桶開心了很多。
但是,當走到小路的盡頭,它又難受了,因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因為隻擔負一半的責任,破桶再次感到慚愧。
挑水夫溫和地說:“你有沒有注意到小路兩旁,隻有你的那一邊有花,好桶的那一邊卻沒有開花嗎?以為我知道,你會漏水,於是我善加利用了你的缺陷,在你那邊的路旁撒了花種,每次我從溪邊回來,你就替我一路澆了花。兩年來,這些美麗的花朵是主人餐桌的重要裝飾。那些花沒有你的澆灌,是不會開得如此嬌豔的,主人的桌上也就不會有好看的花朵了。”
保持人生存在的缺陷,你的生命中會因有個小小的缺口,而愈加美麗。自身存在的缺陷讓我們有動力去追求幸福。正視人生的缺陷,跟隨它去找尋你另一片風景吧。
一位藝術家說:“如果我沒有完美主義,那我隻是一個平平庸庸的人,誰願意空活百歲,碌碌無為呢?”這位藝術家把完美主義看成了自己為取得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他認為實現完美是他達到理想高度的唯一途徑。但是想一想,一個終日消沉,在追求理想路上不敢放開手腳的人,他的工作何談效率,更何況成功呢?
這裏我們承認,完美主義也可能獲得成功,但成功的到來並不是因為有了這些完美的標準。有人對完美主義獲得成功進行過研究,他們發現強迫性的完美主義不利於人的心理健康,工作效率、人際關係、自尊心都會受到嚴重損害,過於嚴格的要求自己會增加自我挫敗感。
追究上述情況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完美主義者以歪曲的、非邏輯的思維方法看待生活。他們最普遍的思維方法是“要麼全有,要麼全無”。另外,在人際關係中,許多完美主義者感到孤獨,甚至會情緒紊亂,這是因為他們害怕自己的意見不被采納,影響自己的完美形象。除此之外,他們不願承認過失和失敗,並竭力為自己的言行辯解,然而對別人卻指指點點,評頭論足。因此他們常常傷害別人,同事、朋友等交際關係的破裂導致他們陷入孤獨的境地。
有一位漁夫從海裏撈到一顆晶瑩剔透的大珍珠,對其愛不釋手。但美中不足的是珍珠的上麵有個小黑點,“美珠有瑕”漁夫想,:“如能將小黑點去掉,珍珠將變成無價之寶。”於是,漁夫開始行動,他剝掉珍珠的一層,黑點仍在;再剝一層,黑點還在;一層層地剝到最後,黑點沒有了,珍珠也沒有了。
漁夫想要追求美的極致,在他消除了所謂的不足時,美也消失在他追求過於完美的過程中了。珍珠上的黑點不過是白璧微瑕,正是其渾然天成、不著痕跡的可貴之處。美來源於自然,美來源於樸實,美來源於真切,它真正的價值往往不在於它的完整,而在於那一點點的殘缺。維納斯的斷臂,使美不再純粹,她讓人產生千萬種聯想,人們在遺憾和遐想中達成對另一種美麗的共識。
那麼,你就不該殘酷地要求自己保持完美了。人生沒有完美可言,完美隻是在理想中存在。對空中樓閣的追逐,往往會被證實是徒勞。不管對於事情的結果如何在意,你偶爾也該放過自己,畢竟完美永遠準備不完。殘缺讓我們有夢、有希望,當我們為夢想和希望而付出努力的時候,那個我們就已經是完美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