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始。
天衍九界,地裂九州,九界育九族為天族,九州生九鼎以利萬物。
中州。
廣袤無垠的平原大地,一座千丈高峰孤零零佇立,有些突兀之感。遠處看去,如一柄自天而來的利劍,插在了大地之上。近一些看去,如擎天一柱,浮雲遮掩,難尋真容。
此山,名喚“帝皇山!”
清晨,第一縷金絲打在了帝皇山的一口青銅大鍾上。渾厚悠長的鍾聲響起,萬裏之內清晰可聞。
“上啟於祖,九州同音,感我祖開天之功。”鍾聲響過一雄渾聲音響起,略微停頓後又朗聲道:“拜!”。
帝皇山頂,九層白玉高台,旗幟遮天,第一至第七層,九百九十杆旗幟,旗幟之上金絲玉縷地繡著一個飛揚跋扈的“武”。第八層,隻有七杆墨色旗幟,旗幟上一個龍飛鳳舞的“周”字,似乎是被傲渺天下者大筆一揮寫上去的一般,此七旗玄妙異常,任憑風起雲湧它自巍然不動。九層高台,相比其他八層大大不同,沒有青石白玉,隻有一巨石落在第八層之上。一相貌平平帶著一絲失落的男子石像麵東而坐,坐姿隨意,似是無數年歲前,他坐在大石上觀看日出,這姿勢就再也沒有動過,漸漸石化後形成所致,石像旁野草閑花中一杆紅色小旗孤獨地插在地上。
此時,第七層上九個青銅大鼎一字排開,鼎身上山川江河栩栩如生,散發著古樸厚重之感。大鼎前左邊,一全身包裹在黑袍中佝僂著脊背,身形異常瘦小,麵目處隻瞧得見一盞鬼火青燈,不見眼耳鼻麵的身影半彎著身子,如果拿去黑袍,不知看到的是一副咋樣的身軀。
青銅大鼎前右,一身披鎧甲,表情嚴肅的中年男子麵向中央位置正朗聲說道:“拜!”。
中央位置一頭戴五霞紫金帝冠,身著山河日月五爪龍袍的青年男子,聞聲後彎腰向九鼎一拜。這一拜,拜的是九鼎,是七杆“周”字大旗,是哪第九層的石像。
自武無敵建立大周皇朝已近千年,千年以來,武姓主宰著中州億萬萬生靈,武姓的意誌就是這裏的天。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武周千年的統治中爆發了無數次的叛亂,俱一一被武姓湮滅在了曆史長河中。千年的帝王傳承,大周皇朝雖出現了七次生死危機,不過最終還是被當時的帝王力挽狂瀾。直到三百年前,武周皇朝當代神皇突然失蹤,中央權利出現巨大漏洞,武周的權利中心落在了蕭太後手中。蕭太後借口殺掉大公子武蘇,扶持年幼小公子武玄登上神皇大位,荒淫無度的蕭太後開始攪弄天下風雲,後封號為大自在天後。天後本著軍政不分家的原則,意圖天下兵權。武周兵權分九部,除了神皇統一部外,還有八大****分統八部。蕭太後意圖奪取天下兵權,可是八大****代代傳承,早已是名副其實的一方霸主大閥,現在神皇失蹤,太後奪權後又來對付八王,八王豈會束手甘心。於是八王合百萬雄獅以“扶皇正道”之名和蕭太後沙場點兵,雙方鬥得天昏地暗民怨沸騰,壓抑了幾百年的底層人民順勢而起,一時風雲四起天下大亂。鬥到後來你來我往也分不清誰是誰非了,八王自己和自己人打了起來,義軍和皇朝和八王互相討伐,天下混亂不堪。中州霸主武周天下曆經七百年,終於顯現了出滅亡的征兆,武周的權利中心武神大殿,在叛亂中被迫放棄,落入義軍手中。生死存亡之際,大周大自在天後為保大周皇族血脈,聽從大天師建議攜帶年幼的武玄離開立足七百年的神都,遠走東方,在帝皇山處祭祖立都,延續武周正統,定都於帝皇山五百裏之外,確定為京都。三百年風雨飄搖,天下軍閥無數,有誌之士具想在天下大統的位置上立身正名,無數英雄折戩沉沙。
帝皇山九層白玉高台,七層之下大周皇族的權貴整齊排列開來,一層一層,直到超出九層高台,一直延伸到半山腰。人數不可盡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