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讓說服變得更無形(3)(1 / 3)

一休和尚聽他說完後,笑著回答:“很好,不過當別人向你吐痰時,你也可以選擇根本不擦掉,讓它自然在臉上風幹好了。”

這個年輕人有些不服氣,說:“這未免太強人所難了吧!讓這麼侮辱人的痰在臉上自行風幹,很少人會有這麼大的心胸吧!”

一休和尚聽後搖搖頭:“這一點也不難!如果你完全沒有和別人發生糾紛,對方卻向你吐痰,那麼這個人根本就是一隻蒼蠅。你想,蒼蠅這種昆蟲一向目無法紀、肆無忌憚,無論你如何責罵它也是沒有用的啊!那你又何必為這種人動怒呢,對不對?”

年輕人聽完後若有所思,接著問:“那麼,如果有人揮拳打我呢?”

一休和尚回答:“也是用一樣的態度麵對就可以了。”沒想到他剛剛說完,年輕人竟然一掌打了過來,重重地打在一休和尚的大光頭上。然後不以為然的瞪著眼睛說:“如何?我這麼打您,難道您不生氣嗎?”

一休和尚若無其事地笑了笑:“哈!我的頭可是堅如磐石,你那麼用力打,恐怕已經傷到手了吧!痛不痛啊?”

年輕人看他一點也沒有惱怒的神情,態度極為從容、優雅,沒有一絲造作虛偽,羞愧得說不出話來。

在行銷或談判的時候,難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出言不遜、惡意反駁的人,這時如果你還能談笑風生、自娛娛人,再挑剔的客戶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你如果能趁這個時候進行說服,成功的幾率必然大大增加。

根據學者研究,當別人給我們的條件比自己期望的要好時,我們的腦部就會出現驚喜的反應,同時還會不理智地增加對他人的信任感。

商場上一個耳熟能詳的原則就是:當你想要獲得的時候,必定要先付出。比如,你想大賺一筆,就得先給客戶折扣;你想拿到訂單,就得說清楚售後服務或產品福利。營造出一個大方的形象,你才有辦法吸引來消費者。

有間公寓大樓剛搬進來一個新房客。這個房客剛到的第一天,就挨家挨戶按門鈴打招呼,並各送一瓶紅酒給大家。才一個晚上,新房客就讓大家都認識了他、知道了他,並且大家都在談論他。

大約過了一個月,社區要改選政務委員,新房客毫無異議地順利當選。大家也熱情地向他祝賀,就像是多年的老友一樣。

那麼為什麼新房客可以這麼快就得到所有人信任呢?原因很簡單,入侵對方的大腦就是關鍵的一點。所謂“入侵大腦”就是得到對方的信任。

我們在洽談生意的時候,遇上的幾乎都是陌生人,很難談得上信任,客戶對你自然是有戒心的。因此,他對你的“大方行為”的預期度也是比較低的。

這聽起來好像是個非常不利的處境,其實這是再好不過的了。因為你隻要略施恩惠,就能讓對方感到很意外,甚至是驚喜,並且由此對你產生信任感。

有這樣一個小姐,23歲,她的年收入已經突破了百萬元。靠網絡拍賣起家的她說,這都是因為她懂得“贈品”的價值。贈品雖然是免費的,卻也不能亂送。比如,明明人家訂的是服裝,你的贈品卻是書簽;明明人家買的是電腦,你的贈品卻是腰帶等,諸如此類,這隻會讓對方產生困擾。

反之,主要賣飾品的她會自己設計小胸針,並且在上麵刻上買方的名字,到最後,也不知道買方是在買產品還是在買贈品,經過大家的口耳相傳,替這個女孩賺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業績。

換句話說,“大方”隻要用對地方、用對方法,基本上可以讓你無往不利、通行無阻。

對一個經常接觸新麵孔的行業來說,做事前收集資料是十分重要的。你掌握的資料越多,成功的幾率也就愈大。相反,如果沒有任何準備就進行應酬或交涉,不但容易碰一鼻子灰,更有可能會導致無可挽救的失敗,從此被列入“黑名單”。

美國有一個人壽保險業務名叫安迪,他就是靠自己的“準備”工作,成為了保險業界的最佳推銷員。他的秘訣非常簡單,但卻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當他去推銷保險之前,會先了解對方有沒有買別家的保險。

如果客戶已經買過別家人壽保險,你再怎麼勸他,成功的幾率也會被削去一大半。許多推銷員用的招數是先攻擊客戶原本買的那份保險以及那家保險公司,然後再推銷自己的產品。其實,這真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因為你在攻擊別人所選擇的東西的同時,等於變相的攻擊客戶的眼光。就像是有人批評你衣服穿得不好看一樣,隻會讓對方覺得反感。

安迪說:“一般碰到這種情形,根本不必再提客戶上過的保險類型了,直接提出另一種方案就對了,例如其他險種之類的。”

邏輯上講,你很難讓一個人心甘情願地掏錢買一樣他已經有的東西,反倒不如換個角度作為突破點。如果死纏爛打,隻會加深客戶的逆反心理。“準備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夠成為你的“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