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生(1 / 2)

人生之路,道阻且長。

唐朝的人生軌跡並不複雜。上學的時候,平平無奇的成績,工作的時候,平平無奇的業績,有素質,有實力,有恒心,大器晚成,堪稱普通人設的標杆。

小時候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之下學習和生活,一邊讀書上學一邊幫家裏幹活,每一天都把時間安排得很好,雖然滿,卻不急躁,一切按部就班,都是剛剛好的樣子。

上了初中後,學習上爺爺已經關注不了多少了,唐朝的學習成績就整個放羊了,但學校不是吃素的,唐朝還得每天早起,上學,這樣的日子嚴肅認真卻又有著一種無憂無慮的韻味在裏麵。

少年的時光啊,在失卻了它的人的眼裏,總是值得懷念。

九年義務教育之後,就是人生第一道分水嶺,學習成績不好,唐朝就進了職高。

職業高中也是高中,最多不過是課程比較鬆,學習氛圍比較差,其他的,都差不多。

高三之前,唐朝學習上也談不上多麼認真,隻能說是混日子吧。學習不認真,所受的教育又差,可想而知,他又被同齡人甩了一大截的距離。

高一的時候,姥爺車禍去世,算是陣痛吧,大約在冬季,唐朝那時候感覺並不清晰,也純當它是場意外。可高二的時候,爺爺去世,癌症,一切都變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爺爺去世時已經八十三歲了,光陰流逝,在唐朝還沒有意識到什麼的時候,至親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得唐朝一些消極的念頭一下子就都冒出來了,唐朝很恐慌,為了驅除這種心理,唐朝選擇了努力,把心思鑽進學習裏,參加春季高考,考上了大學。

他成功了,雖然讀的是一所三流大學,但好歹是一所大學。青島黃海學院,雖然說出去不好聽,但好歹也是本科院校,對中專學校畢業生來說不算錯了。

接下來,大學。

許多人都說,大學,相對高中來說,其實毀了好多人。追根究底,是因為大學沒有了升學的壓力,沒有了中學時段各色老師的鞭策,使得學生無所適從。

沒有自我認知,沒有學習計劃,沒有努力動力,迷茫,貫穿整個大學時段。從這個方麵說,唐朝就是那種被毀掉的。

乏善可陳……

對比起唐朝職業高中的三年,唐朝的大學生涯甚至都略有不如。除了大學的設施場地比職高多外,差遠了。無論是學習環境還是生活環境,對唐朝來說都倒退了不止一個檔次。

什麼樣的環境,塑造什麼樣的人。到了大學階段,這種情況表現的就更明顯了。在足以堪稱淒慘的大學環境下,能夠獲得多少成績可想而知,說實話,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你整個人沒廢掉已經是奇跡了。

大學畢業之後,找到一份普通的職業,開始混跡於社會之中。找新工作,找適合自身的工作,試圖在大城市立足。

進了企業,按步就班,堪堪隻能養活自己。在城市的角落掙紮徘徊,回家還死撐著不能落了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