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回憶那一次幼稚的出行(1 / 1)

在人生剛剛26歲的時候,我去的地方已經遠遠將同齡人甩在後麵,雖然我沒出過國,但在祖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我也沒少留下了足跡。但是在多少回的旅行中,我忘不了的就是第一次旅行。

我的第一次旅行是在初一放暑假的時候,也就是2007年,因為從小看的地圖很多,就想出去走走,但是那些年因為山西黑煤窯事件新聞在家長的恐嚇之後,我停止了探索的腳步。在初一放暑假零花錢不是很多的時候,我用比例尺在地圖量出了40公裏,那時候有瘋狂的想法就是幾天後的晴天瞞著家人去獨自旅行。那時候我是一個小小鳥代表著我的心聲,可是小鳥也想有一天能翱翔在藍天之上。筆畫的路線在一張紙上簡簡單單的完成,上麵已經標明了什麼路轉彎,什麼路前行。就一個人騎著自行車在風和日麗的暑期天前往40公裏以外的地方,飛奔在自由自在心靈向往的地方。

學趙州橋的這篇課文的時候,真的感覺這是一座神奇的石拱橋,那時候的我還在東北上小學三年級,看著圖片大大疑問裝進我的腦海中,要是我能撫摸這座橋就好了,那時候就知道它在趙縣,就在一個叫石家莊附近。沒想到一年之後,我家因為生意需要從幾千裏的東北來到千裏之外的地方,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石家莊,來到這立馬就想去趙縣去看看那種心目中的石橋,看看這座以李春設計和建造的世界上最大最早的敞肩石拱橋的趙州橋。但是因為家人認為一個破石橋不值得一看,所以那張課本的圖片深深停留腦海深處。想到這裏,四年了就沒看過這座雄偉壯觀的大石橋。不看還真有點可惜,於是我冒著3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騎行來回差不多100公裏去看這座隻能停留腦海深處的大石橋。

我不知道哪來的力氣,2個多小時我就到達了趙州橋,那時候的門票還不是很貴,學生票10元錢就可以進去了,迫不及待的穿過了八仙過海的塑像,走到橋上放眼望去石橋的寬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知道這座橋肯定就是傳說中的趙州橋。走在光滑的石板路橋麵,摸著光滑的石頭,印著五彩光芒的陽光,一個孩子的夢想就這樣終於站在課本裏的那張圖片上。夏天的熱浪竟然透過洨河吹來的微風竟然很涼爽,身上的汗流雨下,可見兒時能夠完成第一個願望的幸福感。河水綠的竟然那麼親切,那麼可愛。望著橋中唯一石頭親切的笑臉,那一刻時間凝固了我激動的內心。橋下的遊船在慢慢的蕩漾著,放佛河水的一葉扁舟已經因為中午的陽光昏昏欲睡,石橋最終撫平了周圍的聲音,變得如此深沉,如此沉默。

站在橋上,感悟到橋的曆史回顧。我回顧著建築橋的勞動號子聲,幾千人建造的雄偉氣魄深深的震撼著。我回顧著老百姓串流不息的聲音,買賣興隆的場麵說明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我回顧著戰火紛飛的年代,看到老百姓為了生存,不惜拋家撇業的生活逃亡到安全地帶。我還回顧著蛟河發大水的情景,激烈的水流受到趙州橋的撫摸,也變了如此安順。就這樣回顧著,回顧著,時間到現在,反而這裏變成的旅遊景區,那些回顧著變成了文化的符號展現著智慧的象征。

記著第二次和朋友來到這裏,我和朋友都進入橋洞,橋麵非常光滑,可能的受到水的衝擊和多少人年代久遠的踏足,才會真正的感覺橋洞的光滑。1400多年的橋,我看除了回顧,就是有關於橋的傳說,比方說趙州橋上的仙跡,主要指傳說中張果老倒騎毛驢在橋上走留下的驢蹄子印;柴王爺推車過橋軋下的車道溝印和膝蓋跪下的膝蓋印;魯班為救石橋躍身跳入河中,用手力頂石橋的手掌印,這些仙跡常常成為遊人津津樂道的最有趣內容之一。

之後又去了柏林禪寺,除了對大殿裏的5位金打的佛祖有印象,剩下的就模糊不清。旅遊完趙縣,吃上中午飯,回到家中,來回80公裏,那一刻,我為我身上的汗水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