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要有商人應該具備的品德,雖然說商人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一個商人想要取得較大的成就,最關鍵的決定因素之一還是要看這個商人的品德。胡雪岩最終能成為曆史上有名的紅頂商人就是因為他具有非凡的品德,這些品德成就了胡雪岩的事業,也成就了他的名聲。
商人應該具備四種品德
中國古代有名的商人白圭說:“吾治生產,猶伊尹、呂尚之謀,孫武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
在安徽績溪,
胡氏為一大家族。在這段話中,白圭強調,“智”“勇”“仁”“強”是商人的四項品德。白圭認為,看一個商人是否合格,就是要看他是否具有這四種品格。
具備了四種品格的商人,才能進一步學習商業技術。如果不具備這四種品格,即使學習了很多商業上的技術,也沒有辦法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作為成功的商人,胡雪岩無疑具備了這四種品格。
首先,胡雪岩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從開始資助王有齡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在接手錢莊以後,胡雪岩開始發揮他的商業智慧,他懂得在什麼時候運用什麼樣的智慧。首先,他懂得把智慧運用在義上,注意抓住合作夥伴的心理,懂得替別人考慮。正因為這樣,他才能在掌握商業行情的時候比別人快一步。其次,他懂得把智慧轉化成為眼光。他知道什麼樣的人可以和自己一起做生意,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自己的朋友;什麼樣的生意可以做,什麼樣的生意不能做。最後,他懂得把智慧轉化成情。親情、友情、愛情,無論哪一種,想要經營好也是需要智慧的。胡雪岩懂得把智慧放在情義裏,他始終對店裏的夥計和和氣氣,不擺老板的架子。過年過節,他也總是會給身邊的朋友和夥計準備一些禮物。使別人為難的事情,他一般不會做。如果有福,也懂得和大家分享。
可以說,胡雪岩就是擁有智慧的商人。借用這種智慧,胡雪岩為自己的生意不斷地打開路子,隻要有機會,運用智慧很容易就能夠把握。
向漕幫借米的時候,因為知道尤五為難,胡雪岩寧可自己吃虧,也要幫漕幫的兄弟一把。在胡雪岩看來,漕幫借米就是為了幫助自己,其實,這是為了王有齡。但是,王有齡是他的至交,是他的結拜兄弟,而自己又和漕幫的魏五爺交好,兩邊都是朋友,所以胡雪岩選擇自己吃虧。
這樣的一種舉動是充滿了大智慧的,這種智慧不斷地上升,不斷地擴大,最終轉化為商業機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因為有這樣的智慧,所以每次在麵對未知的機會時,胡雪岩的勝算比別人都要大很多。
無論是在錢莊生意上,還是在藥店生意上,胡雪岩的經營方法都充滿了智慧。他的智慧就在於,一定要誠信地對待客戶,既然自己要做的是一世的生意,就要想辦法把客戶都圍攏住了。所以,他不負羅尚德所托,幫助他完成了款項彙兌。即使對黃宗漢這樣沒有情義可言的人,胡雪岩也是該做什麼還做什麼。因為他知道,自己生活的環境是什麼樣子,對商人來說,哪有時間來抱怨環境呢?唯一能做的就是適應環境。所以,對待黃宗漢,胡雪岩也采取了智慧的方法。
除了智慧,胡雪岩還很忠勇。忠是對幫助左宗棠這件事情來說的,縱觀胡雪岩的一生,他從來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朋友的事情。很多人都覺得他和左宗棠結交是因為左宗棠的勢,但是在左宗棠沒有勢的時候,他還是不離不棄,這就足可以看出,他和左宗棠結交不單單是為了左宗棠的勢。
胡雪岩的勇,就在於他敢冒風險,隻要有合適的機會,胡雪岩一定會去嚐試,他不會因為風險而放棄眼前的機會。他有敢冒風險的勇氣,自然也因為他有能抓住機會的眼光。他說過:“做生意怎樣的精明,十三檔算盤,盤進盤出,絲毫不漏,這算不得什麼!最要緊的是眼光,生意做得越大,眼光越要了得,做大生意的眼光,一定要看大局。你的眼光看得到一省,就能做一省的生意,看得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看得到外國,就能做外國的生意。”
“眼光看到國外,就可以做國外的生意”,可見說話的人在做生意上麵要有多麼大的勇氣。很多商人生意做得也不錯,但總是喜歡墨守成規,不喜歡打破自己現有的局勢,不喜歡突破,這樣生意自然不能做好。像胡雪岩說的那樣,要想做大生意,就不僅僅需要眼光,還需要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