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默寡言的人
和不愛開口的人交涉事情,實在是非常吃力的,因為對方太過於沉默,你就沒辦法了解他的想法,更無從得知他對你是否有好感。
有人曾經遇到一位新聞記者,他為人沉默寡言,根本就不像是個記者。不論你和他說什麼,他總是沉默以對,你真是拿他沒辦法。當有人給他介紹廣告客戶時,他也隻是淡然地說聲:“喂!是這樣啊。”然後手持對方名片,呆呆地看書。
對於這種人,你最好采取直截了當的方式,讓他明確表示“是”或“不是”,“行”或“不行”,盡量避免迂回式的談話,你不妨直接地問:“對於A和B兩種辦法,你認為哪種較好?是不是A方法好些呢?”
2.草率決斷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乍看好像反應很快,他常常在交涉進行到最高潮時,忽然做出決斷,給人“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覺。由於這種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因此,有的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果斷”,決定就會顯得隨便而草率。
有人與一位老朋友結交多年,當他們二人不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時,這位總認為他的朋友是不可多得的幹才,待他們一起共事時,他才發覺他的朋友有個毛病,就是決斷過於草率。
像他這樣決斷過於草率的人,經常會“錯誤地領會別人的意圖”,也就是說,由於他的“反應”太快,每每會對事物產生錯覺和誤解。其特征是:沒有耐心聽完別人的談話,往往“斷章取義”,自以為是地做出決斷。如此,雖使交涉進行較快,但草率做出的決定,多半會留下後遺症,招致意料不到的枝節發生。
從事交涉,總是要按部就班地來,倘若你遇到上述這種人,最好把談話分成幾部分,說完一部分之後,馬上征求他的同意,沒問題了再繼續進行下去,如此才不致發生錯誤,也可免除不必要的麻煩。
3.自私自利的人
這世上自私自利的人為數不少,不論你走到哪兒,總會遇到幾個。這種人心目中隻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前頭,要他做些於自己無利的事,他是斷不會考慮的。
有一位姓張的先生,同事們諷刺他是“經常手不離機——計算器是也。”意思是說他始終在計算著自己的利益,至於其他事情,他不會在意如何做好它,隻考慮怎樣做才最省事。這種慳吝之徒,任誰都不會對他產生好感。
但是,當我們不得不與其接觸、交涉時,隻有暫時按撩住自己的厭惡之情,在不放棄原則的前提下,姑且順水推舟、投其所好。當他發現自己所強調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會表示滿意,如此,交涉就會很快獲致成功了。
4.死板板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氣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會做出你所預期的反應來。他通常不會注意你在說些什麼,甚至你會懷疑他聽進去沒有。你是否也遇到過這種人?
和這種人交際,剛開始多多少少會感覺不安,但這實在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比如:當你遇到一個公司的吳先生時,直覺馬上告訴你:“這是一個死板板的人。”此人體格健壯,說話帶有家鄉口音,至於他是怎樣的一個人,你則不太清楚。除了從他表情中可以覺察些許緊張之外,其他的,一點也看不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你要花些時間,仔細觀察、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尋找出他所真正關心的事來。你可以隨便和他閑聊,隻要能夠使他回答或產生一些反應,那麼事情也就好辦了。接下來,你要好好利用此一話題,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當聊到有關高爾夫球時,吳先生的話就開始多了起來,這表示他對此項球類很有興趣。他很起勁地談到了打球的姿勢、球場的情況,乃至自己最近的成績……原本死板板的表情,竟一掃而空,代之以眉飛色舞。這真會使你大為驚訝,何以他竟改變得如此之快?
原來每一個人都有令他感到興趣、關心的事情,隻要你稍一觸及,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此乃人之常情,故你必須好好掌握並利用這種人性心理。
5.行動遲緩的人
對於行動比較緩慢的人,最是需要耐心的。
比如,有一位年輕而稍顯肥胖的馬小姐,也許因為體型的關係,看她做起事來,總是比別人慢半拍,感覺上工作效率總比別人差一點。嚴格說起來,倒不是她的辦事能力不如其他同事,隻不過她做起事來太過於“慢吞吞”而已。
與人交際時,可能也會經常碰到這種人,此時你絕對不能著急,因為他的步調總是無法跟上你的進度。換句話說,他是很難達到你的預定計劃的。所以,你最好按捺住性子,拿出耐心,盡可能配合他的情況去做。
此外,應該注意的是:有些人言行並不一致,他可能話語明快、果斷,隻是行動不相符合罷了。
6.深藏不露的人
我們周圍存在有許多深藏不露的人,他們不肯輕易讓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有時甚至說話不著邊際,一談到正題就“王顧左右而言他”。
雙方進行交涉,其目的乃在了解彼此情況,以使任務圓滿達成,因此,經常挖空心思去窺探對方的情報,期待對方露出他的“廬山麵目”來。
但是,當你遇到這麼一個深藏不露的人時,你隻把自己預先準備好了的資料拿給他看,讓他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做出最後決斷。
人們多半不願將自己的弱點暴露出來,即使在你要求他供出答案或提出判斷,他也故意裝作不懂,或者故意言不及義地閃爍其詞,使你有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其實,這隻是對方偽裝自己的手段罷了。
7.傲慢無禮的人
有些人自視清高、目中無人,時常表現出一副“惟我獨尊”的樣子,像這樣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實在叫人看了生氣,是最不受歡迎的典型。但是,當你不得不和他接觸時,你要如何對付他?
某企業的一位副科長,說話雖然客氣,眼神裏卻有些許傲慢,且不帶一絲笑意,這種人實在是非常不好對付的,任誰初次會見他時,就會感覺有一種“威脅”存在。
對付這一類型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才行,最好少跟他噦嗦,所謂“多說無益”。因此,你要盡量小心,以免掉進他的圈套裏去。
不要認為對方客氣,你也禮尚往來地待他,其實,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誠意的,你最好在不得罪對方的情況下,言詞盡可能“簡省”。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苦衷,這位副科長可能自覺“懷才不遇”,或怨恨自己運氣不好,無法早點出頭;又由於其在社會上打拚甚久,城府頗深,故盡管不受上司眷顧,也會在“保衛自己”的情況下,與人客氣寒暄。因此,你應該同情他,而不必理會他的傲慢,隻管簡單扼要地交涉就行了。
8.毫無表情的人
人的心態和感情,常常會透過臉部的表情顯現出來,故在交際的時候,往往可供做判斷情況的工具。
然而,有些人卻是毫無表情可言的,也就是說,他的喜怒哀樂是不形於色的,這種人若非深沉,就是呆板。當你和這種人進行交際時,最好的方法就是特別留意他的眼睛和麵部表情。
常有人說:“眼睛是會說話的。”誠然,眼睛是靈魂之窗,“觀其眸子,你自然可以知道對方的心思。”
往往,你可以從對方的表情中,看出他對你所持的印象究竟如何?有時候,自己會過分緊張得連表情都不很自在,此時,你不妨看簧對方的反應:是不加注意、無動於衷?還是已然覺察、麵露質疑?留意他的眼神,你一定可以得到答案。
9.頑固不化的人
頑固不化的人是最難應付的,因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隻知堅持一己的意見,死硬到底。跟這種頑固分子交手,是最累人且又浪費時間的,結果往往徒勞無功。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時候,千萬要記住“適可而止”,否則,談得愈多、愈久。心裏愈不痛快。對付這種人,你不妨及時抱定“早散”、“早脫身”的想法,隨便敷衍他幾句,不必耗時自討沒趣。
有時候,適度的緊張和放鬆,也可以在交際之中形成一種理想的氣氛(局麵)。隻是,當你明白對方的反應是受自己的應對態度所影響,進而影響到交際的結果時,就不得不特別注意,研究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了,特別是臉上毫無表情的人更應注意才行。
“人要相交才能知道個性:馬要試騎才能知道良否”,這是一句從古代流傳到現在的至理名言。
人類是被感情化了的動物,各人的思維方式、文化修養和生活境遇都不盡相同,加上性格上的千差萬別,便構成了當今社會上的形形色色。
而辦事的終極目的卻隻有一種,那就是改善現狀,讓自己或別人活得更加開心幸福,讓後代過得更加舒適。世上的人,幾乎每天都在做著這樣或那樣的事,不過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卻不斷地失敗。究其原因,當然也有千千萬萬,但是,其中的辦事方式也有不適當之嫌!
既然,人有千千萬萬種,女人不同於男人,老年人不同於青年人,丈夫不同於妻子……等等,那麼,我們與之辦事的方式就應該千變萬化,因人雨異。
同別人交談,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也就是要注意和研究交談對象,這樣做,更容易說服對方,取得交談的良好成果。
首先,應先了解對方的一些經曆情況和生活狀況。在辦事當中,各人的思維方式各不相同,他有他的生活願望,你有你的生活觀點,交談能否融洽,就在於辦事雙方協調性開展得怎麼樣。
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人有生理、安全、群屬、尊重和自我實現這五個層次的需要。假如,你不了解他的生活困難,而在那裏大吹特吹打高爾夫球或是環球旅遊的樂趣,他肯定提不起興趣和你談下去的,但倘若你告訴他一條快速致富的門路,不用你說下去,他也會提問的。無疑,因為這正是他所關心的。
其次,必須注意對方的心境特征。
如果在交談當中,你不顧對方的心理變化,而一味地將想法統統搬出來,那麼,你是得不到他的認同的。一廂情願的談話往往會讓對方厭惡。
孔子在《論語》中說到:“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不見顏色而言謂之盲。”意思是,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該說話的時候卻沒有說,從而失掉了說話的時機;不看對方的臉色便貿然開口,叫做盲目瞎說。
在交談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是呈漸變狀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和人交談中應兼顧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談話內容和聽者的心境變化相適應並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交談者達到明朗化,引起共鳴。
我們常聽到“在那種情況下,我實在不該那麼說”這句話,這是因為說話與時境失去了統一、和諧,甚至造成不良後果而產生的懊惱。
最後,應清楚對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性格外向的人易於“喜形於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則應注意委言婉語循循善誘。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過一句話:“假如,有什麼成功秘訣的話,就是辦事時設身處地替別人想想,了解別人的態度和觀點。”
我們要想使自己的事辦好,辦得順利,隻有努力學會掌握對方的個性特征,才能調動起我們的人生經驗,為我們辦事成功提供可靠的保證。
死要麵子活受罪
窮人好麵子,遇到困難容易打退堂鼓;而富人卻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信念。
有些事情你懷著一片熱心找到對方頭上,對方能辦,可就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絕,搞得你無能為力,無可奈何,無計可施。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下隻好打退堂鼓,撤回來了事,也不再另行組織攻關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們采用軟磨硬泡法,友好地賴著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賴著對方的地盤,不答應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辦成就是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惱怒不得,最後不得不答應了他的要求,這才鳴金收兵,凱旋而歸。
“纏”、“磨”之法的特色是以消極的形式爭取積極的效果,通過決心和毅力,通過消耗彼此的時間和精力,給對方施加壓力,以自己頑強的態度、思想和感情達到影響對方態度和改變對方態度的目的。
這種方法有如下幾種具體的小竅門。
1.與對方耐心周旋
為什麼有些窮人往往辦不成事?就是因為他們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首次拒絕的打擊。隻要略受阻礙,他們就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麼與人爭吵鬧崩,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
看起來這種人很有幾分“你不給辦就拉倒”的“骨氣”,其實這是過分脆弱的表現,導致他們隻顧麵子而不想千方百計達到目的,這樣於事業無益。
因此,在找人辦事時,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有時臉皮不妨厚一點,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與人周旋,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有這樣頑強的意誌就能把事情辦成。
從另一個角度看,軟纏硬磨消耗時間。而時間恰恰是一種辦事武器。時間對誰都是寶貴的,人們最耗不起的就是時間。所以,如果你以足夠的耐心,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架式與對方對壘時,便會對對方的心理產生震懾。以“泡”對“拖”,足以促其改變初衷,加快辦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氣,耐心地犧牲一點時間,反而可以爭取封更多的時間。
某建築工地急需60噸瀝青,采購員到物資部門請領,但負責此事的處長推說工作忙要等兩個月才能提貨,采購員非常著急,他怎麼能等兩個月呢?當他了解到倉庫裏有現貨,隻是因為自己沒“進貢”人家才拖他時,更是怒從胸中來,真恨不得馬上找對方好好說道說道。
但他竭力控製自己的感情,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他手頭一無錢二無物,給人家“進貢”是不町能的了。他決心和那位處長大人軟纏硬磨。
從第二天起他天天到處長辦公室來,耐心地向處長懇求訴說。處長感到煩,不理睬他。你不理,他就坐在一邊等,一有機會就張口,麵帶微笑,彬彬有禮,不吵不鬧,心平氣和地懇求訴說。處長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走、趕不跑。“泡”到第五天,處長就坐不住了,他長籲一聲:“唉,我算服你了。照顧你這一次,提前批給你吧!”
2.“泡”戰術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認識距離有多大,隻要你善於用行動證明你的誠意,就會促使對方去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裏跳出來,那時你就將“泡”出希望了。某保險公司業務員楊輝到一個鄉開展保險業務,因群眾對保險工作性質不了解,怕吃虧,不願參加,其中村長最為固執。楊輝決心攻下這個堡壘,他天天跑幾十裏去向他們宣傳、動員,村長怕見他,就躲著走。一次聽說村長到幾十裏外的鄰縣親戚家幫助蓋房,他騎車追了去,車子一放,袖子一挽就幹活。幹完活還和村長“磨”。
為了找一個長談的時機,楊輝幹脆天不亮就起床,冒雨趕到村裏,在村長家門外一站兩個鍾頭,村長起床開門愣住了,見楊輝淋得像水雞,便一把將他拉進屋裏說:“小楊,你就別‘泡’了,我們參加還不成嗎?你這種精神頭,就是‘上帝’也得舉手投降!”
村長這個堡壘一攻破,這個村參加保險工作的局麵就打開了。
有對男女青年彼此相愛了,但女方的母親認為青年小張木訥,不同意。小張雖然不善言辭,但很有心計,人又勤快。他經常到她家幫助幹活,老人給白跟他不在乎,給冷板凳也不計較。見她家煤球沒有了主動去拉,沒水了馬上去挑,有次下雨房子漏水,立即冒雨上房堵漏。她母親得了病,沒有車,他就背上往醫院跑,直把老人感動得掉淚,說:“小張真是個好孩子啊,我同意了。”3.有理解才有支持有時候你去托人辦事,對方推著不辦,並不是不想辦,而是有實際困難,或心有所疑。這時,你若僅僅靠行動去“泡”,很難奏效,甚至會把對方“泡”火了,纏煩了,更不利於辦事。
如遇這種情形,嘴巴上的功夫就顯礙十分重要了。
20世紀80年代初,著名的引灤入津工程曾一度因炸藥供不上,麵臨停工、延誤工期的困境。領導心急如焚,派李連長帶車到東北某化工廠求援。
李連長晝夜兼程千餘裏趕到化工廠供銷科,可得到的答複隻有一句話:眼下沒貨!他找廠長,廠長忙,沒時間聽他多解釋,他跟進跟出,有機會就講幾句;他軟纏硬磨,廠長不為所動,硬邦邦地對他說:“眼下沒貨,我也無能為力。”
廠長勸他另想辦法並給他倒了一杯茶水,李連長並不死心,他喝了一口茶,看到這水又找到新話題:“這水真甜啊!天津人可是苦啊,喝的是從海河槽裏,各窪澱中集的苦水,不用放茶就是黃的。”他一眼瞥見廠長戴的是天津產的手表,接著說:“您也是戴的天津表?聽說現在全國每10塊表中就有一塊是天津的,每4個人裏就有一個人用的是天津的堿,您是辦工業的行家,最懂得水與工業的關係。造一輛自行車要用一噸水,造一噸堿要160噸水,造一噸紙要200噸水……引灤入津,解燃眉之急啊!沒有炸藥,工程就得延期……”
他說得很動情,很在理。廠長理解了他的急切心情,同他聊了起來,問:“你是天津人!”“不,我是河南人,也許通水時,我也喝不上那灤河水!”廠長徹底折服了,他抓起電話下達命令:“全廠加班3天!”3天後,李連長拉著一車炸藥勝利返程了。
4.窮追不舍
隻要你有心去做,鍥而不舍,堅持不懈,就像當年愚公移山一樣,你就是一位戰無不勝的辦事高手。
下麵是《讀者文摘》上講的一個關於墨西哥披肩的故事:
七年前我和太太在墨西哥度假,我們在街頭上閑逛,太太突然用手肘推我說:“你瞧,那兒好多人。”
我漫聲應道:“噢,不,那是賣紀念品的地方,觀光客才去,我不買紀念品,我隻想四處走走,要去你自己去好了,回頭在旅館碰麵。”
如同往常一般,她揮手徑自走向人群,我繼續在街頭閑逛。在前方有個當地的小販沿街叫賣著披肩:“1200個比索(比索:墨西哥貨幣單位)。”
“他在對準喊價啊,肯定不是我。”我心想。
不理睬,繼續我的腳步。“好啦,”小販道:“大減價,1000比索——800比索好了。”
在這時,我才第一次開口對他說話。“朋友,我實在感謝你的好意,也很敬佩你鍥而不舍的精神,但是我絲毫沒有興趣,請你找別人好嗎?”我甚至用墨西哥話問他:“你懂我的意思嗎?”
“當然,當然。”他答道。
再一次,我轉身離去,但他的腳步聲還是在我耳旁響起:“800比索”。好像我倆是被鏈子鎖在一塊兒。
不耐煩一再地被騷擾,我開始跑步,但是賣披肩的小販卻與我保持同步速度,而他的要價已經下跌到600比索了。因為遇上紅燈,我們必須在街口停下,而他仍然繼續自言自語:“600比索,600比索就賣……500,500比索……好啦,好啦,400比索。”
當綠燈亮起,我已快速通過馬路,希望能擺脫他的糾纏。在我想轉頭察看之前,耳邊又聽到他的腳步聲以及叫賣的聲音:“先生,先生,400比索。”
我感到渾身燥熱,汗流浹背,又累又渴,對他的腔調感到厭煩無比。
我轉身麵對著他,咬牙切齒地道:“混蛋,我告訴你我不買你的東西,別再跟著我!”
從我的態度及語氣來看,似乎了解了我的意思。“好吧,算你贏了。”他回道:“隻賣你200比索。”
“你說什麼?”突然我對自己的反應也吃了一驚。
“讓我看看你的披肩。”
我為什麼要看看披肩?我需要披肩嗎?我想要個披肩嗎?不,我不認為——抑或我改變了主意。
回到旅館,太太正躺在床上閱讀雜誌。我興奮地說道:“嘿,你看我買了什麼?”
“你買了什麼?”
“一件美麗的披肩。”
“你花多少錢買的。”她隨口問道。
“我慢慢告訴你。”我得意地道:“一位當地的談判家要價1200比索。但是一位國際性的交涉家——和你一起度假的人——隻用170比索就完成了交易。”
她輕蔑地說:“嘿,真有意思,我買了件和你相同的披痹,隻要150比索,就掛在櫃子裏。”
5.老調重談
同樣的意思,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不達目的,誓不罷休。麵對頑固的對手,這是一種有力的武器。
宋朝的趙普曾做過太祖、太宗兩朝皇帝的宰相,他是個性格堅韌的人。
在輔佐朝政時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是與皇帝意見相悖,也敢於反複地堅持。
有一次趙普向太祖推薦一位官吏,太祖沒有允諾。趙普沒有灰心,第二天臨朝又向太祖提出這項人事任命事項請太祖裁定,太祖還是沒有答應。
趙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來。
連續三天接連三次反複地提,同僚也都吃驚,趙普何以臉皮這樣厚。太祖這次動了氣,將奏折當場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趙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無言地將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拾起,回家後再仔細粘好。第四天上朝,話也不說,將粘好的奏折舉過頭頂立在太祖麵前不動。
太祖為其所感動,長歎一聲,隻好準奏。
趙普還有類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績已該晉職,身為宰相的趙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歡這個人,所以對趙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
但趙普出於公心,不計皇上的好惡,前番那種韌性的表現又重複起來。太祖拗他不過,勉強同意了。
太祖又問:“若我不同意,這次你會怎樣?”
趙普麵不改色:“有過必罰,有功必賞,這是一條古訓,不能改變的原則,皇帝不該以自己的好惡而無視這個原則。”
也就是說,你雖貴為天子,也不能用個人感情處理刑罰褒賞的問題。這話顯然衝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趙普死跟在後麵,到後宮皇帝人寢的門外站著,垂首低頭,良久不動,下決心皇帝不出來他就不走了。據說太祖很為此感動。
同樣的內容,二次、三次不斷地反複向對方說明,從而達到說服的效果。運用這種說服法,需有堅韌的性格才行,內堅外韌,對一度的失敗,絕不灰心,找機會反複地盯上門去。
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此法要有分寸,超過限度,傷害了對方的感情,反而會得到相反效果。所以要謹慎處理,以不過度為限。
窮人要想取得成功,既需認識自己,又應認識環境。每個人的個性特征,思想的廣度和深度及成功與否,都是在個體文化與社會文化所組成的坐標係中選取相應坐標。這就是說,一個人是否成功既取決於社會,又取決於你的個人素質。因此,窮人在應對人或事的時候,一定要有“手腕”。
沒了時間就一無所有
在窮人手忙腳亂、竭盡全力才勉強能應付日常事務時,富人已經找到了足夠的時間,不僅做完了他們非做不可的事情,而且悠然自得地做完了他們自己想做的事。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天,在富蘭克林報社前麵的商店裏,一個男人在猶豫了將近一小時後開口問聃員:“這本書多少錢?”“1美元。”“能不能少點兒?”店員沒有同意。
這個人想了一會兒,然後問:“富蘭克林先生在嗎?”“在,他在印刷室忙著呢。”“那好,我要見他。”在顧客的堅持下,店員把富蘭克林叫了出來。這人問:“富蘭克林先生,這本書你能出的最高價格是什麼?”“1美元25分。”富蘭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顧客大吃一驚,富蘭克林說:“我情願倒給你1美元也不願離開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