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窮誌不短。你可以窮,但誌不能窮,人活著,就要有信念。信念的力量在窮人的足跡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想擺脫貧窮你,就必須擁有無堅不摧的信心。
貧窮是一種資本
窮人就算有一百元錢,他也會抱怨自己一無所有;而富人就算一分錢也沒有,他也會說自己很富有。
“想一生榮華富貴的條件是什麼?”
若有人這樣問我,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貧窮。”
人若是曾被貧窮折磨,對財富的欲望和毅力會比別人強,構想才會不斷湧出,並有超群的行動力。
貧窮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貧窮的思想。認為自己命該貧窮,必須老死於貧窮的這種信念!
你是應該得到“富裕”的,那是你的天賦權利!心中不斷地想要得到某一個東西,同時孜孜不倦地奮鬥著去求得某一個東西,最終我們總能如願以償——世間有千萬個百萬富翁,就因為明白這層道理,而掙脫了貧窮的生活!
逆境、危機感、一貧如洗等,會成為召來財富的最大引爆劑和原動力。
假使你現在很貧窮,不要悲歎自己的生涯,不隻如此,還應該抱持喜悅之心才對。
《朝日新聞》的記者問卡西歐計算機社長杜尾忠雄先生:
“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杜尾忠雄回答說:“當然是貧窮。”
他如此述說:
“我切身體會到,貧窮是父母親所留下來的最大財富。因為貧窮,使人想到要奮發圖強,從身無分文、白手起家創立事業,最終目的就是要趕快從貧窮中脫離嘛!我以前最常想的就是,要過像樣的生活,要吃像樣的食物……”
卡西歐社長是基於貧困的原動力,才創設公司,使該公司成為東京證券交易所第一個上市的公司,取得了相當了不起的發展。確實,貧窮是成為富翁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說貧窮為富有之母。貧窮沒有美德可言,他和疾病一樣,需要治愈。
疾病、挫折、貧困等逆境,能鍛煉一個人的意誌,培養一個人的韌性,同時點燃一個人發奮圖強的鬥誌。
調查一下取得巨大成就的人們的過去,就會發現他們都曾經品嚐過令一般人感到絕望的貧窮的痛苦,同時他們又是在這個時候掌握了取得成功必備的能力。因此,即使痛苦,也要以逆境思維向前看,努力前進。成功或收獲的過程越難、越艱苦,達到成功或收獲時的激動才會越堅強。如果想品嚐“天生我材必有用”、“這輩子總算是沒白活一場”這樣一種最深最強烈的激情,在此之前必然要經曆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一生中不論經過多少貧困、多少痛苦、多少失敗,隻要最終取得成功,這一切又算得了什麼呢?貧困是痛苦而辛酸的,但能夠變成推動你向前的催化劑,能夠轉化成為前進必需的強大能量。
抱怨的一定是窮人
窮人總是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說什麼生不逢時或倒黴之類的話;而富人則恰恰相反。
當生活太順的時候,部分人還會感到難受,他們渴望來點刺激。這是他們自找的,他們自找麻煩而陷自己於逆境中,並說這就是人生!生活是不會尤風起浪的,是由我們自己的錯誤想法一手造成的。
命運告訴我們:所謂破壞的力量其實根本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大,如果它真有那麼大的話,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選擇,沒有掌握好命運。
一旦人們認識了選擇的威力,那麼其人生將完全為之改變,但很多人至今還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想法、選擇給他帶來了後患,而不是外界某些不可見的力量加諸於他的。
在這個世界上,到處有人固執己見。好景不長,不是這裏有問題就是那裏出毛病;這種想法深植人心,使人不得安寧。
本來工作得好好的一個人,一切都很順利,可是他還是不放心,偏要去想:“我現在是有工作沒錯,可是誰知道能持續多久?”果然沒多久,他就丟了工作。比這更糟的是,日用品的賬單積了一大疊,往後的房租也沒著落,眼前一時還找不到別的工作;這個時候,小孩又生病了,他自己也跟著病倒,一大筆醫藥費眼看跑不掉,還有家裏的各種開銷都在等著他,他住進了醫院,住院費更加使生活狼狽不堪。最後,他又找回了工作,開始償還積欠的債務,就在一切慢慢恢複正常,錢也還得差不多的時候,又有事情來了……所以,隻要幾次類似的經驗下來,這個人對所謂“好景不長”的想法自然深信不疑。
在這段困難重重的日子裏,他發現自己已經被這種挫折感以及這種失敗思想弄得不知所措,他從來沒有認真想清楚過,當然也因為沒有人教怎麼想,他根本無從學會如何獨立思考問題,他有他的“鑽石礦”,隻是他還沒有發現這個寶藏;他那種貧乏、消極的思想仍然一成不變,當然他的處境也就無從改善。如果他早知道有這種選擇的威力,他早已想通他的種種挫折皆是由於想法的錯誤;如果先前能確認世界上任何美好的事都可以長久,他就不會受這麼多苦,他也就能坦然安於人生的順境,不會時時庸人自擾。
當我們周圍的人都充滿煩惱、困難時,我們自然不太容易安於自己的順境。然而,我們該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不斷受挫,主要是因為他們未能正確支配選擇命運的威力,所以事情才會演變成那樣。當事事都很順心的時候,有相當多的人不免會暗自慶幸,太多的東西使人不安,啪它們會隨時會跑掉,這種恐懼顯然普遍存在。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告誡自己:所謂“好景不長”根本就是謬論。不久之後,這種想法自然會變成我們的信念。當大家都把這種信念帶進生活,我們就能夠像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一樣,發現一片新的生活領域。
如果我們看不到快樂的人,我們便會斷定:人生就是這樣。殊不知,一個人往往可以影響一群人,甚至上百萬人。
在這個世界上仍然有成千上萬的人一無所有,有成千上萬的人一貧如洗、居無定所,他們甚至不再奢望能改善他們的生活。
讓我們抱定一個信念——好運也會降臨。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活在陳舊教條的陰影下麵,把現狀看成一成不變呢?
窮人要有誌氣
窮人認為自己注定貧窮一生,那麼他就真的貧窮一輩子;而富人認為自己一定能發財,那麼他也真的一生榮華富貴。
富蘭克林曾經說過:“貧窮的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認為命定貧窮,或必須老死於貧窮的心念。”的確,人窮並不可怕,最怕的就是因為貧窮而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奮鬥的勇氣,自甘墮落,那就隻能一輩子都是貧窮的命了。
假使你覺得自己的前途無望,覺得周圍的一切都很黑暗慘淡,那麼你應該立刻轉過身來,朝向另一麵,朝向那希望與期待的陽光,而將黑暗的陰影遺棄掉。把貧窮的思想、疑懼的思想,從你的心中驅走,掛上光陰的、愉快的圖畫。
人若是曾被貧窮折磨,對財富的欲望和毅力會比別人強,構想才會不斷地湧出,並具有超群的行動力。
日本歌手千昌夫,如今也是一位在夏威夷毛伊島有幢豪華飯店的實業家。他在兄弟三人之中排行老二,小學三年級時父親病故,全家人以母親的積蓄勉強維持生計。但因為實在太窮無法支付電費,常常被停電。沒辦法,全家人隻好靠蠟燭照明。即使是現在,他每當看到蠟燭,眼前就浮現當年貧困生活的情景,曆曆在目。所以,據說他甚至討厭看到餐桌上的蠟燭。
千昌夫初中畢業升入高中,心裏仍舊充滿著貧困艱辛的感覺。這種感覺,促使他產生渴望獲得成功的雄心。高中二年級春假的一天,他獨自一人乘夜間列車離家出走,以做歌手為目標直奔東京。之後,他拜作曲家遠藤實宅為師,曆經磨難與痛苦,終於成為如今風靡全國乃至世界的歌手。
就像這樣,逆境、危機感、一貧如洗等,會成為取得財富的最大引爆劑和原動力。
許多人總以為自己已盡其最大的努力同貧窮奮鬥。實則他們並沒有盡其一切的可能去努力。就事而論,世間許多的貧窮,都是由懶惰所造成的,都是由奢侈浪費及不願努力、不肯奮鬥所造成的。
人類有幾種堅強的品質,都是與“貧窮”、“困境”誓不兩立、水火不容的。自恃與自立,是堅強品格的基石。我們常能發現,在那些雖則貧窮、雖則不幸,但仍然努力奮鬥的人中間,這些品格都非常發達。但是一個因失掉了勇氣、失掉了自信,或因懶得去努力奮鬥而貧窮的人,卻沒有這種堅強的品格。同那些在不斷去取得財富的努力中鍛煉出大量精神、道德的人相比較,這種人隻是弱者。
你堅定意誌,要在世界上顯出你的真麵目,要一往無前的朝著“成功”、“富裕”之路邁進,而世界上沒有一件東西,可以推翻你的這種決心時,你會發現,從這自尊心與自信心中,你可以獲得無窮的力量。
最足以損害我們的能力,破壞我們前途的,無過於與目前的不幸環境相妥協,以不幸的環境為理由,而不想去掙脫它。因為自己不能像富裕的人一樣地生活,不能享受富裕的人所得的幸福,所以貧窮的人往往心灰意冷、不想奮鬥。他們不想盡其可能的努力,走出困境,擺脫貧窮。大部分貧窮者的毛病是他們沒有建立可以脫離貧窮的自信。他們已經同貧窮妥協,以貧窮為他們應有的命運。
人們的生活是好還是壞,全因人的思維方式而定,這是一條不變的法則。你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大,則大;你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小,則小。千昌夫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即使貧困時期他也依舊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巨大無比。
人生隻有一次,所以,我們應該擁有盡可能遠大的理想,並且毫不猶豫地接受挑戰。
破釜沉舟的勇氣
窮人做事總是前怕狼後怕虎,結果錯失良機;而富人卻有破釜沉舟的勇氣。繼而成就大業。
一位原籍北京的中國留學生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為了能找一份能糊口的工作,騎著一輛自行車沿著環澳公路走了數日。在這期間,他替人割草、放羊、收莊稼、刷盤子,隻要有人能給口飯吃,他就會暫時停下他那疲憊的腳步。
有一天,正在唐人街一家餐館刷盤子的他,偶然在報紙上看到了一條澳洲電訊公司的招聘啟事。他擔心自己的英語不地道、專業不對口,就選擇了線路監督的職位去應聘。
過五關斬六將,眼看著就要得到那年薪35000澳元的職位了,不想招聘主管卻問了他一個出人意料的問題:“你有車嗎,會開車嗎?這份工作時常要外出,沒有車寸步難行。”
初來乍到,糊口都成問題,能有車嗎?但為了得到那個極具誘惑力的職位,他不假思索地回答:
“有!也會開!”
“那麼,三天以後你開著車來上班吧!”主管說。
幾乎身無分文的他三天要買車、學會開車談何容易,但為了生存,這位留學生向他的一個朋友借了500澳元,在舊貨市場上買回了一輛舊得不能再舊得甲殼蟲轎車。
第一天,他看著朋友開車;
第二天,他自己顫抖著雙手在草地上歪歪扭扭地開車;
他三天,他開著那輛老爺車、左右搖晃著去上班了。
如今,這位中國留學生已是那家電訊公司的業務主管了。
我們不清楚這位留學生的專業水平,但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膽識。
這位中國留學生當初在應聘時如果稍一猶豫,不拿出一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破釜沉舟的勁兒,不把自己置於懸崖邊上,放棄了自己的後路,說不定至今仍在哪家餐館刷著盤子,或者給哪個農場主剪著羊毛。
正是因為麵臨這種無退路的境地,人才能集中精神奮勇向前,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潛能。隻有這樣的窮人,才能從生活中爭得屬於自己的位置,逐漸使自己走向富人的隊伍。
將自己置身於懸崖上的破釜沉舟的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給了自己一個向生命成功的高地衝鋒的機會。李嘉誠對這一點也是深有體會的。
塑膠花為李嘉誠掘得平生的第一桶金,也贏得了“塑膠花大王”的稱號,使他從一個窮小子成為了一個富有的人。
1958年,長江公司的營業額達1000多萬港元,純利100多萬港元。長江公司的塑膠花牢牢占領了歐洲市場。
這一年,李嘉誠正好30歲。真正的三十而立。
穩固歐洲,李嘉誠又轉向北美進軍。
李嘉誠展開了強大的宣傳攻勢。他設計印刷了精美的產品廣告畫冊,通過港府有關機構和民間商會了解北美各貿易公司的地址,然後分寄出去。
一家銷售網遍布美國、加拿大的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貿易公司有意於到香港實地考察。
李嘉誠果斷拍板:一定要拚盡全力抓住這個大客商。
以與歐洲批發商做交易的經驗,李嘉誠在公司高層會議上宣布了一項石破天驚的決定:一周之內,將塑膠花生產規模擴大到令外商滿意的程度!真是果斷而富有氣魄。
這是李嘉誠一生中,最大最倉促的冒險。他孤注一擲,幾乎是拿多年營建的事業來賭博。
李嘉誠一生作風穩健,可這一次,他別無選擇。要麼徹底放棄,要麼全力一搏。這就是富人與窮人最大的差別。
無法想像一周之內形成新規模難度有多大。首先要另外新租一套占地約1萬平方英尺的標準廠房,然後將舊廠房退租,搬遷原有的可用設備,購置新設備,改建新廠房,安裝調試設備,新聘工人並且培訓上崗,工人進入正常運行……
李嘉誠和全體職工一道,奮戰了6個晝夜,每天隻睡三四個小時。李嘉誠忙而不亂,調度指揮十分到位,充分顯示了其超人的組織才能。
第7天,這家公司購貨部經理抵達香港。這時,長江公司最後一台設備剮剛調試完畢。李嘉誠沒顧上喝一口茶,立即驅車到九龍啟德機場接客。
美國人的作風十分爽快,他讓李嘉誠直接由機場送他到工廠參觀。
該經理參觀了全部生產過程和樣品陳列室後,由衷地稱讚李嘉誠的工廠完全可以與歐美同類廠媲美。
此外,李嘉誠的報價要比歐美低一半,因此,美國人當即對李嘉誠說:“OK,我們現在就可以簽合同。”
這家美國公司成了長江實業公司的大客戶,每年的訂單都數以百萬美元計。通過這家公司,李嘉誠獲得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的信任,並且日後發展成合作夥伴關係,進而為李嘉誠進軍海外架一起橋梁。
如果當時李嘉誠沒有斷絕自己的退路,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氣,就不會成就今天的事業,不會成為華人首富。所以,當千載難逢的機會降臨到我們的麵前的時候,當某件事情的發展到了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需要有一點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精神。隻有這樣,窮人才可能成為富人。
貧窮的真諦
貧窮是老天對世人的一種曆練。窮人沒有經得起考驗,失敗了;而富人卻通過了考驗,成功了。
世間大部分的貧窮,都是不良生活、不良環境、不良思想的結果。貧窮是一種反常的狀態,因為它是不適宜於人類生活的。它與人類的最高幸福和願望相背離。富裕、充足,天下眾生都應有份。所以假使人們堅決地要求與不斷地奮鬥卻取得這富裕、充足,總有一天你會認識到——人人都能成功!
福勒出生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一個貧困的黑人家庭,他在5歲時開始勞動。福勒的大多數夥伴都是佃農的孩子,他們都是很早就參加勞動的。這些家庭認為他們的貧窮是命運的安排,因此,他們並不要求改善自己的生活。
小福勒有一點同其他的孩子們不同:他有一位不平常的母親,他的母親不肯接受這種僅夠糊口的生活。她時常對自己的兒子說:“福勒,我們不應該貧窮。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的貧窮是上帝的意願。我們的貧窮不是由於上帝的緣故,而是因為你的父親從來就沒有產生過出人頭地的想法。”
“沒有人產生過致富的願望”,這個觀念在福勒的心靈深處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致改變了他整個的一生。他決定把經商作為生財的一條捷徑,最後選定經營肥皂。於是,他挨家挨戶出售肥皂達十二年之久。
後來他獲悉供應他肥皂的那個公司即將拍賣出售。福勒很想把它買下,他依靠自己在多年經商活動中培養的良好的信譽,從私交甚好的朋友那裏借到了錢,也從信貸公司和投資集團那裏得到了幫助,他在第十天的前夜,籌集到了11.5萬美元,但還差1萬美元。當他漫無目的走過了幾個街區後,他看到了一家承包事務所的窗子裏還亮著燈,福勒走了進去,他看見寫字台的後麵坐著一個因深夜工作而疲憊不堪的人,福勒直截了當地對他說:“你想掙1000美元嗎?”這句話嚇得那位承包商差一點從座位上跌倒在地,“想,當然想。”
“那麼,請你給我開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當我還這筆借款的時候,將另付1000美元利息給你。”當福勒離開這個事務所的時候,口袋裏已經有了一張1萬美元的支票。
後來,他不僅得到了那個肥皂公司,而且還在其他7個公司和一家報館取得了控股權。當有人要求與他一起探討獲得財富的成功之道時,他就用他的母親多年以前所說的那句話回答:“我們是貧窮的,但不是因為上帝,而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改革。”
貧窮雖然不能直接帶來利益,但它卻能夠磨煉人的意誌,這種以至可以戰勝心理上的負擔,衝破貧窮的堡壘,到達成功的彼岸,“窮則變,變則通”,這是一條屢試不爽的真理。
意誌要堅韌
窮人意誌薄弱,經受不起各種艱難困苦的考驗;而富人卻有百折不撓的韌性,這也是他們成功的資本。
石東是“美國聯合保險公司”的董事長和最大股東,同時,也是另外兩家公司的大股東和總裁。然而,他白手起家,能創出如此巨大的事業卻是經曆了無數次磨難的結果。有人說,石東的發跡史是他思考行動的結果。這話不無道理。
少年時代,石東為了生計到處販賣報紙。有家餐館把他趕出來好多次,他卻一再地溜進去,並且手裏拿著更多的報紙。那裏的客人都佩服他的意誌堅定,紛紛勸說餐館老板不要再把他踢出去,並且都掏錢買他的報紙。
石東常常陷入沉思。“哪一點我做對了呢?”“哪一點我又做錯了呢?”“下一次,我該這樣做,或許不會挨踢。”這樣,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曆總結出了引導自己達到成功的座右銘:“如果你做了,沒有損失,而可能有大收獲,那就放手去做。”
在母親的指導下,石東16歲時開始了推銷保險的生涯。當他因膽怯而發抖時,他就用賣報紙時被踢後總結出來的座右銘鼓舞自己。有一天,石東抱著“若被踢出來,就試著再進去”的念頭推開了第一間辦公室。幸運的是,他沒有被踢出來。那天還有兩個人買了他的保險。
從數量而言,石東第一天的工作表示他是個失敗者。然而,這是個零的突破,他從此有了自信,不再害怕被拒絕,也不再因別人的拒絕而感到難堪。第二天,石東賣出了4份保險。第三天,這一數字增加到了6份……
隨著年齡增長和經驗的積累,石東變得更成熟了。20歲時,石東設立了隻有他一個職員的保險經紀社。開業第一天,銷出了54份保險單。有一天,他更創造出一個紀錄——130份。以每天8小時計算,每四分鍾就成交了一份。在努力和堅持下,不到30歲時,石東已建立了巨大的石東經紀社,成為令人歎服的“推銷大王”。
有人認為推銷員是世界上最需要意誌堅持下去的職業之一。從石東的經曆來看,事實或許如此。石東正是依靠不怕千百次的被拒絕的折磨,終於成為一個優秀的推銷員。
窮人為什麼窮?就是因為他們缺少堅韌的意誌,怕苦怕累,半途而廢。要想改變你的人生命運,徹底擺脫貧窮,那麼,隻要你有堅定的決心,頑強的意誌,意誌堅定才會走向成功。你隻要有決心,任何人都會相信你,會對你給以全部的信任;一個有意誌的人,會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你如果三心二意,沒有幹勁和毅力,就沒有誰願意信任你,支持你,因為大家都了解你做事不可靠,隨時都會麵臨失敗。
堅強的意誌、頑強的毅力等個性品質對事業成功、生活的順遂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對於白手起家,要成就一番事業的窮人來說。
富人之所以富有,就是因為他們能夠以堅持穩定的心態向著目標前進,即使有激流來襲,他們也可以無畏地穿過它。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與困難作戰,再完美的構想也會受到現實的衝擊,這個時候堅持是最重要的。
堅持這種信念會讓你麵臨逆境時沉著應對,當別人都選擇放棄時,你仍然不輕言放棄,它會引領你一步一步走近目的地。
堅持和動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知道自己要什麼,並有強烈的動機得到它,你就能堅持處理細節和問題。如果你是一個不屈不撓的人,你就能夠堅持你的目標和動機而不懼怕可能出現的問題,徹底擺脫貧窮。
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
窮人認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富人則認為:依靠別人不能依靠一輩子,隻有靠自己才能闖出一片天地。
有這個故事:
從前,有個放牛娃上山砍柴,突然遇到老虎襲擊,放牛娃嚇壞了,抓起鐮刀就跑。然而,前方已是懸崖!老虎卻在向放牛娃逼近。為了生存,放牛娃決定和老虎決一雌雄。就在他轉過身麵對張開血盆大口的老虎時,不幸一腳踩空,向懸崖下跌去。千鈞一發之際,求生的本能使放牛娃抓住了半空中的一棵小樹。這樣就能夠生存了嗎?上麵是虎視眈眈、饑腸轆轆的老虎,下麵是陰森恐怖的深穀,四周到處是懸崖峭壁,即使來人也無法救助。吊在懸崖中的放牛娃明白自己的處境後,禁不住絕望地大哭起來。
這時,他一眼瞥見對麵山腰上有一個老和尚正經過這裏,便高喊“救命”。老和尚看了看四周的環境,歎息了一聲,衝他喊道:“本人沒有辦法呀,看來,隻有你自己才能救自己啦!”
放牛娃一聽這話,哭得更厲害了:“我這個樣子,怎麼能救自己呢?”
老和尚說:“與其那麼死揪著小樹等著餓死、摔死,不如鬆開你的手,那畢竟還有一線希望呀!記住,你隻能靠你自己!”說完,老和尚歎息著走開了。放牛娃又哭了一陣,還罵了一陣老和尚見死不救。天快要黑了,上麵的老虎算是盯準了他,死活不肯離開。放牛娃又餓又累,抓小樹的手也感越來越沒有力量。怎麼辦?放牛娃又想起了老和尚的話,仔細想想,覺得他的話也有道理。是啊,現在隻能靠自己了。這麼下去,隻能是死路一條,而鬆開手落下去,也許仍然是死路一條,也許就會獲得生存的可能。既然怎麼都是個死,不如冒險試一試。
於是,放牛娃停止了哭喊,他艱難地扭過頭,選擇跳躍的方向。他發現萬丈深淵下似乎有一小塊綠色,會是草地嗎?如果是草地就好了,也許跳下去後不會摔死。他告訴自己:“怕是沒有用的,隻有冒險試一試,才能獲得生存的希望。”他咬緊牙關,在雙腳用力蹬向絕壁的一刹那鬆開了緊握小樹的手。身體飛快地向下墜落,耳邊有風聲在呼呼作響,他很害怕,但他又告訴自己絕不能閉上眼睛,必須睜大眼睛選擇落腳的地點。奇跡出現了——他落在了深穀中唯一的一小塊綠地上!
後來,放牛娃被鄉親們背回家養傷。兩年以後,他又重新站立了起來。
在這個故事中,沒有人能救得了那個放牛娃,他隻能靠自己拯救自己。窮人也是這樣,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難免會陷入各種危機中,而想要擺脫這些危機,不要總想著依靠別人,或者是奢望富人能夠施舍一些東西給你,那隻是暫時的幫助,治標不治本,要徹底擺脫貧窮,還要靠自己,要學會靠自己拯救自己。
窮人應該知道這樣的道理:不要凡事都依靠別人,在這個世上,最能讓你依靠的人是你自己。在大多數情況下,能拯救你的人,也隻能是你自己。
一個準備打開人生局麵的人,不能凡事總依靠別人,他必須要激勵自己,信賴自己,才能有所建樹。
許小姐去年剛剛大學畢業,相對於辦公室裏那些年近半百的大媽級同事來說,她的到來立刻讓昔日裏死氣沉沉的辦公室變得活躍熱鬧起來,特別是那些年輕的男同事有事沒事都愛跟許小姐開開玩笑,爭著幫她買買午餐、打打水什麼的,甚至是幫她完成工作。可以說,許小姐每天在辦公室既安逸又舒適,時間長了,她對一切都產生了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這也為她以後的工作埋下了極大的隱患。
一次,她隨辦公室主任到上海參加一個會議,臨場前40分鍾主任突然交給她一份資料,必須在會議開始前製成一張表格。這時,讓許小姐汗顏的事情發生了,以前製表格自己從來都是依賴辦公室那些“護花使者”,現在到了非得自己上戰場的時候,自己卻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很簡單的一張表格,許小姐用電腦擺弄了一個多小時還沒有搞定,結果把自己陷入了狼狽的境地,而主任對她的能力也開始懷疑起來。
總是依賴他人,最容易削弱自己潛在的才能。不要總是依賴別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別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決問題,因為每個人也有許多事要做,他隻可能最大限度地幫助我們,別人隻可能幫一時卻幫不了一世。所以,靠人不如靠自己,最能依靠的人隻能是你自己。
有堅持到底的決心
成功往往就差一步。窮人過早地放棄,與成功失之交臂;而富人卻堅持到底。登上成功的彼岸。
兩個探險者迷失在茫茫的大戈壁灘上,他們因長時間缺水,嘴唇裂開了一道道的血口,如果繼續下去,兩個人隻能活活渴死!一個年長一些的探險者從同伴手中拿過空水壺,鄭重地說:“我去找水,你在這裏等著我吧!”接著,他又從行囊中拿出一支手槍遞給同伴說:“這裏有6顆子彈,每隔一個時辰你就放一槍,這樣當我找到水後就不會迷失方向,就可以循著槍聲找到你。千萬要記住!”
看著同伴點了點頭,他才信心十足地蹣跚離去……
時間在悄悄地流逝,槍膛裏僅僅剩下最後一顆子彈了,找水的同伴還沒有回來。“他一定被風沙湮沒了或者找到水後撇下我一個人走了。”年紀小一些的探險者數著分數著秒,焦灼地等待著。饑渴和恐懼伴隨著絕望如潮水般地充盈了他的腦海,他仿佛嗅到了死亡的味道,感到死神正麵目猙獰地向他緊逼過來……他扣動扳機,將最後一粒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腦袋。
就在他的屍體轟然倒下的時候,同伴帶著滿滿的兩大壺水趕到了他的身邊……
年紀小的探險者是不幸的,因為他放棄了堅持,同時也就放棄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人生的道路上經常會遇到困難和挫折,此時,你要懂得選擇,選擇永不放棄,而不是失去信心。你要在逆境中看到希望和前途,身處逆境而處變不驚,這不僅是對你的考驗,也是你人生的一道奇特的風景。
決不放棄,就是堅持,它來自於人的毅力。毅力是人類最可貴的財富,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毅力。人有了毅力,就容易成功,沒有毅力,就容易前功盡棄。想想我們做過的事,你就會發現,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經曆一個過程,越是重大的事,經曆的過程就越長。從事情的開始,到事情的終了,然後又是一個開始,又是一個終了。在這一個個過程中,會有開始時的期望和喜悅,接著會有很多困難和挫折,然後更多的時候可能是你一再努力,但卻無法看到成功的曙光。這時候正是“勝利女神”考驗你的時候。就看你有沒有毅力。
人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李嘉誠在接受香港電視台訪問時說道:“在逆境的時候,你要自己問自己是否有足夠的條件。當我自己處於逆境的時候,我認為我夠!因為我有毅力……”隻要你敢於堅持,決不放棄,那些不可能的事,也會變為可能。很多時候,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麵對困難和挫折,我們能夠咬著牙堅持著熬過最漫長最艱難的時刻;可當成功將要與我們伸手相握的時候,卻因為我們最終的放棄,便與之擦肩而過了。
被拒絕了1000次之後,還敢去敲1001次門的席維斯·史泰龍就是靠堅持的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時,身上隻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據自己悲慘童年生活寫成的劇本《洛奇》的手稿。於是他挨家挨戶地拜訪了好萊塢的所有電影製片公司,尋求演出的機會。當時好萊塢總共有五百家製片公司,史泰龍逐一拜訪過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史泰龍麵對五百次冷酷的拒絕,他毫不灰心,回過頭來,又從第一家開始,挨家挨戶地自我推薦。第二輪拜訪,好萊塢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沒有一家肯錄用他。史泰龍沒有放棄希望,他堅信“沒有所謂的失敗,隻是暫時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絕,當作是絕佳的經驗。接著他又鼓勵自己從1001次開始。後來又經過多次上門求職,總共經曆了1855次嚴酷的拒絕,他的毅力終於感動了“勝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拚命了,你耗盡了多少汗水,我就給你多少喜悅吧!”終於有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同意采用他的劇本,並聘請他擔任自己劇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龍的希望“兌現”了,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他成了超級巨星,美國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很多有目標、有理想的人,他們工作,他們奮鬥,他們用心去想,他們祈禱……但是由於過程艱難,他們愈來愈倦怠、泄氣,終於半途而廢。到後來他們會發現,如果他們能再堅持久一點,如果他們能更向前瞻望一下,他們就會得到結果。
因此,在困難麵前,永遠不要輕言放棄。放棄必然導致徹底的失敗,而永不放棄,總會找到解決的方法。隻要堅持就能有所收獲。
不要放棄希望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永遠生活在悲觀失望之中;而富人隻要心中有一顆希望的種子,那麼就一定會創造出奇跡。
從前,有一老一小兩個相依為命的瞎子,每日裏靠彈琴賣藝維持生活。一天,老瞎子終於支撐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將離開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頭,緊緊拉著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說:“孩子,我這裏有個秘方,這個秘方可以使你重見光明。我把它藏在琴裏麵了,但你千萬記住,你必須在彈斷第1000根琴弦的時候才能把它取出來,否則,你是不會看到光明的。”小瞎子流著眼淚答應了師父。老瞎子含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