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拍岸濤震天,鷗鳥飛越峰巒間。風吹落葉覆山路,鳴叫秋蟲臥深澗。”這首詩描寫的是東海“羽山”秋日的風景。
羽山地處在“中洲”中東部,是臨近東海的一處小山脈。這座山中生有一種獨有的珍稀鳥類,名曰“鷗鳥”,它的羽毛分五種顏色,非常漂亮,所以此山得名“羽山”。
羽山最高峰“望海峰”峰頂有一口“殛泉”。殛泉的泉眼隱在小水窪下,常年不涸。這泉眼每逢下雨陰天,便濁水翻滾,腥臭難聞,原是很早前有一位魔頭在此被正道伏殺,他的頭顱被丟入了這泉眼當中,怨氣不散,終化為一隻三足鱉妖在泉中修煉所致。
那泉中老鱉經過幾千年修行,漸成氣候,近年經常趁夜色掩護,出來吸食附近百姓魂魄,伏殺無辜路人。此處的原有漁民因不堪其毒害,皆扶老攜幼陸續搬走,望海峰周邊百裏,漸漸變得人跡罕至,小村落裏也隻剩下些斷壁殘垣了......
這幾日,難得的秋高氣爽天,一掃羽山此處常年的陰霾。
望海峰下,海天相接之處,慢慢駛來一隻小舢板。小船上載有兩人,一個皮膚黝黑,臉有溝壑的蓑笠船夫,在船尾搖櫓。船頭站著的則是一個身材修長,豐神俊朗的年輕男子,他身著束腰長衫,腰係一個小皮囊,頭紮發髻,背插長劍,裝束、舉止頗有些出塵、灑脫之感。
那小船駛到峰下離岸邊二十餘丈時,因是低潮,船底擱淺了。年輕人見不能再前行,便回首對那搖櫓船夫拱手道:“多謝船家相送!這裏是一兩銀子,權作為渡船之資。”他說話時手中出現了一塊銀角子,輕輕扔到了船夫腳下小簍裏。
那船夫急忙低頭去拾,連道:“哎呀,不可!不可!仙師為我們百姓除害,我自該相送的!”待他低頭撿銀子時,隻覺船身輕輕一晃,再抬起頭來,見那年輕人已立在了岸邊一處礁石之上了。
船夫眼睛一亮,讚道:“仙師好神通,那妖怪死期臨頭了!”
年輕人微微一笑,道:“借船家吉言!我除妖後會自行離去,萬一不成更不必再來接我。您請回吧,但願咱們後會有期!”說完拱了拱手,轉身走進了樹林之中。
船夫心想:“這娃娃也不過十五六歲,是誰家的孩子,舍得這麼小就放出來曆練。不知他和那妖物廝殺起來,還能不能活的性命?”
他又想到了自己被那妖怪害死的兒子大柱,心道:“如果大柱還活著,差不多也該長他這麼高了吧?”
船夫眼睛濕潤,心中感激之情難抑,嗵的跪在艙中,對著年輕人身影消失的地方磕了三個頭,嘴中喃喃道:“功德無量!神仙保佑!”
四周隻剩下浪湧拍擊小船的聲音,船夫呆立船艙半晌,環目四顧,荒山、大海連飛鳥也無,心底突然生出了恐懼,慌忙撐篙擺脫了擱淺,調轉船頭,連連搖櫓,倉惶返程了。
此時,望海峰半山處,那年輕人正盤膝坐在了一塊岩石上的避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