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傳統觀念裏,好男兒誌在四方,做大事不拘小節,男人都是以事業為重。掃地,洗衣,做飯等瑣事則是女人的專利。在人們的眼裏,似乎愛作家務的男人都是些沒有出息,軟弱無能的人,壓根就跟好男人沾不上邊,更不會的到佳人的垂青。而現在會做家務的男人不但排入了好男人之列,並且還被眾多貌美的美眉視為珍寶,競相爭搶。這樣的原因就是,妻子對於一個能夠幫助自己分擔家務瑣事的男人,會覺得很幸福,很滿足。這,也是婚姻成功的秘密。
男女青年,由熱戀到結婚,從法律上確立了夫妻關係,建立了小家庭,朝夕相處。共同生活。這是愛情的歸宿,愛情的升華,它絕不應該成為愛情的墳墓。有人把家庭比喻成一杯酒,可為什麼同樣一杯酒,有人覺得是那樣甘甜醇美,有人卻終生隻品嚐出它的苦澀?
這實際上是牽涉到如何發展婚後愛情的問題。戀愛的時候,花前月下,卿卿我我,一切都是雲端的城堡,美好又飄渺,這時候雙方隻要沉浸在浪漫的愛情中,什麼都不用管,這樣的事情誰都會做;但是一旦結了婚,麵對的就是現實的生活,尤其是家中的瑣事,家務,孩子,理財……這一切瑣事,一般都落在妻子的頭上。這時候,如果丈夫不主動去分擔一點,那麼妻子也會長久的積累起怨言,家庭不和就隨之而來了。
丈夫是否分擔家庭瑣事,如今變得越來越重要了。每個人在選擇愛情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考慮一下對方的情況,比如家庭,職業,品行,學識等。在上世紀70年代,人們講究根紅苗正,那時把對方的成分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在上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人們又將對方的經濟條件放在了首位。而到了現在,不少90後卻將對方會不會作家務作為了婚姻的第一要件。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時代早已過去,現在的女性多是職業女性,她們有固定的工作,可觀的收入。她們不依賴男人生活,她們不在乎男人的收入高低與否,她們隻想找一個愛自己,關心自己,體貼自己的人。每天下班回家有男人熱烈地擁抱,晚上有人在電視機前牽手相伴。累了有寬厚的肩膀依靠,受了傷有溫暖的港灣躲藏。
人說會作家務的男人細心體貼,有責人心和愛心。他們能捕捉到女人細微的變化,知道女人愛吃什麼樣的菜,愛喝什麼樣的湯。更懂得女人是朵花,雖然美麗,也容易枯萎,得時時細心地澆和嗬護。所以工作忙完,馬不停蹄的趕回家,你淘米來我切菜。婦唱夫隨,琴瑟共鳴,在一菜一湯中體現著對愛人的溫情,將鍋碗瓢盆演奏成一首首動聽的歌,將繁瑣的家務化作一條條涓涓得愛河。
除了家務之外,丈夫要分擔的瑣事還有很多。看看一個幸福女人的自述,就會知道一個能夠主動分擔瑣事的丈夫,能創造出一個多麼有幸福感的女人。
我丈夫結婚之前在家很懶惰,家務活是從來不幹的;可是結婚之後,說我太累,也學著和我一起做飯,洗碗什麼的。家裏的東西壞了,他總是會修。我每個月來例假,當我幹活的時候他總是不讓我幹,說他來幹,讓我躺在床上休息,每到這個時候就想對他說,我有多麼幸運遇到他。
他脾氣不太好,認識這八年,幾乎每次發生矛盾,都是他先挑起來的,換句話說,幾乎每次都是他找我的事。不過每次和好時都是他先和我說話言和,而且每次生氣之後,他都能從事件中總結不足,下次改進,現在他改得比剛認識他時好數倍,人平和多了,生氣次數越來越少。
非常的顧家,從來都是沒事早早的回家,很聽我的話。結婚7年,每天至少打一個電話問候我,我可從來沒這樣要求過他。對我關心倍致,生孩子的時候,他都心疼得掉了眼淚。說早知道生孩子這麼痛苦,就不要孩子了。每天回到家看到我就咧著嘴笑,說看到我所有的煩惱全沒有了。然後就要拉著我說話,一直說到吃飯。
掙的錢全部交給我,然後我給他發生活費。但是他也參與理財,怎樣存錢,怎樣投資,並不是我一個人傷腦筋。每年情人節都要給我送花,而我是從來都不要他那樣的,我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不喜歡講究形式。但每次收到還是很開心,因為那是他的一份愛意。和我們有關的節日他比我記得都清楚,倒是我經常忘,每年的紀念日都是他張羅。在他媽媽麵前,從來都很維護我,而且絲毫不做作。
在夫妻生活方麵也非常的尊重我,很注重我的感受,從不勉強我。我生病的時候對我更是沒得說,照顧得無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