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要明確具體。目標就像射擊的靶子一樣,清清楚楚地擺在那裏。幹什麼,幹到什麼程度,要有明確具體的要求。如果目標含糊不清,就起不到目標的作用。還可能造成假象,讓自己以為有了抱負。你投入了時間、精力和資金,卻起不到實現目標的作用,說不定幾年過去之後,你還是一事無成。
賺錢隻是你成功的副產品。在你過度計較1元、2元錢時,你將失去更大的財富——再多金錢也無法買到的未來!
一個人生活的目標是什麼?是錢嗎?那麼你得到之後,會更快樂嗎?你的價值在哪裏?
什麼是成功?是否擁有了名利就算成功?可有多少人又被名利所累?
就像李開複所言:一個人的價值不是你擁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我希望自己百年之後,我的墓誌銘上,留下的是這樣一段話:李開複(1961—20××),熱心的教育者,經過寫作、網絡、演講,他在中國崛起的時代幫助了眾多青年學生,他們親切地稱呼他:“開複老師!”
人生的目的不是錢,是體驗人生,創造品牌。人生價值在於貢獻和對他人的影響。想象兩個世界:一個有你,一個沒有你。想象一下自己的存在會使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
對於金錢問題,很多人試圖做富人做的事情,擁有富人擁有的東西。因此,他們購買看起來富麗堂皇的房屋,看起來昂貴的汽車,把孩子送到富人的孩子們才能去的學校。這種做法的結果隻是導致他們更拚命地去工作,擁有更多的債務、更多的壓力,而這又使他們更拚命地去工作……這不是真正的富人所做的事情。
當一個人賺夠了錢而發現失去了人生目標時,才會意識到人生的價值。
在美國,與“汽車大王”福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等大財閥的名字列在一起的,還有一個“鋼鐵大王”,他就是安德魯·卡內基。卡內基鋼鐵公司因通過白手起家建成一個生產鋼鐵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而獲得優勢,且數十年保持世界最大鋼鐵廠的地位,幾乎壟斷了美國鋼鐵市場。卡內基與洛克菲勒、摩根並立,是當時美國經濟界的三大巨頭之一。安德魯·卡內基33歲的時候,從不名一文的移民到堪稱世界首富的“鋼鐵大王”。當別人問起他為什麼能如此成功時,他回答說:“人生必須有目標,但賺錢是最壞的目標。我希望在直接的財富之外,每個人都會看到間接財富;在狹義的財富之外,每個人有胸襟見到廣義的財富。如果你把賺錢當成人生的唯一目標,你隻會淪為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接著,卡內基又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年的夏天,天氣特別炎熱,一群鐵路工人正在月台邊的鐵道上汗流浹背地工作著。這時,一列火車緩緩地開了進來,打斷了他們的工作。
火車停了下來,一節車廂的窗戶打開了,車廂內的空調係統散發出陣陣冷氣。這時有一個低沉、友善的聲音從窗口傳了出來:“大衛,是你嗎?”
大衛是這群工人的負責人,聽見熟悉的聲音,他高興地回答說:“是我,是吉姆啊!見到你真高興。”
吉姆是這家鐵路公司的總裁,兩個人像多年沒見的好朋友,非常開心地聊了一會兒。不久,火車繼續起程,兩人隻好依依不舍地握手道別。
火車開遠後,工人們立刻圍住了大衛。他們非常好奇又羨慕地問大衛,為什麼竟然會與公司總裁相識。大衛得意地說,20年前他和吉姆是同一天進入這家鐵路公司上班,一起在這條鐵路上工作的。
這時,有人開始調侃大衛,問他為什麼現在仍在大太陽底下工作,而吉姆卻成了鐵路公司的總裁。
大衛悵然地說:“那是因為,20年前我隻是為了每小時1.75美元而工作,而吉姆卻是為了這條鐵路而工作。”
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決定著這個人日後能否成功。就像安德魯·卡內基所說的,賺錢是人生中最壞的目標。
當然,不把賺錢當成你的目標,並不是說我們的工作不需要金錢來維持,也不是說我們可以不靠金錢生存。而是我們應該提醒自己,我們的目標是工作的成就,而金錢隻是工作的回報。
隻要你能把眼光先放在間接財富上,知道追求理想更重於獲得金錢,先累積間接財富,直接財富自然會源源不斷地來到你身邊。也就是說,當你知道追求的目標就在最高的地方,並朝著目標一步一步爬上去,認真紮實地累積你的每一步時,你就真正走在了成功的道路上。
當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賺錢隻是你成功的副產品。在你過度計較1元、2元錢時,你將失去更大的財富——再多金錢也無法買到的未來!
在工作中,如果你把你的注意力從未來轉向金錢,你就會把薪水的多少當做工作的回報,你可能會變得富有,可以買那些看起來很富貴的東西。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並非如此,你隻會精疲力竭;如果你把注意力由未來轉向金錢,你會失去工作時應有的敬業精神和為未來設想的內在補充,而變得更加急功近利,隻想著如何獲得金錢,忘記遠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