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曉
(溫州市建設小學)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於整體優化語文教學起著重要作用。筆者在調查分析影響學生閱讀興趣諸因素的基礎上,提出激發兒童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和途徑;以課堂教學為基石,精選課外閱讀材料,教給學生初步的獨立閱讀的知識和方法,開展“我愛課外書”係列活動等。實踐證明: 抓住關鍵年齡區及時進行早期閱讀訓練,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課外閱讀興趣方法
長久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被高耗低效的現象所困擾,究其原因,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我個人的拙見,是與語文教學中隻重視研究課堂教學,而忽視語言積累有密切的關係。試想學生每學期隻憑借三十來篇的課文,學到的書麵語言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適應於兒童表情達意的需要。課外閱讀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整體優化語文教學起著重要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提倡: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麵,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國外非常重視“盡早開始大量閱讀”的研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積三十年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他主張“兒童在7歲前就要學會閱讀,學生應該有1/3時間用在閱讀教科書,2/3時間用在閱讀非必修的書籍上。”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猶如百花齊放,各競優長。許多教育實驗成功的經驗都有一個共同傾向: 盡早開始閱讀,大量閱讀!如黑龍江的“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該項實驗在開始閱讀之早和閱讀數量之大以及對大量閱讀的重視等方麵,可以說是對傳統小學語文教學發起了一次革命。六、七歲的兒童剛步入校園,開始正規的學習生活,這一時期是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最佳年齡區,抓住關鍵年齡區及時進行早期閱讀訓練,將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學生由於受年齡、知識經驗的限製,鑒別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較差,並非所有的課外讀物都適合他們。近年來,少兒圖書市場存在價格貴,精品少,粗製濫造的作品屢有發現的現象,兒童一旦讀了那些內容不健康的書報,身心將受到損害。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責任,更有必要研究如何正確地引導、科學地管理學生的課外閱讀,培養他們濃厚的閱讀興趣,指導掌握初步的閱讀方法,以課外閱讀促進語文學習,使小學生身心得以健康發展。
一、調查分析影響學生閱讀興趣的諸因素
從言語的角度,閱讀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它是從看到的言語向說出的言語(大聲或無聲)過渡。在這個過程中,不是機械地把原文說出來,而是通過內部言語,用自己的話來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從而把原文中的思想變成讀者自己的。
學前兒童主要是依靠聽成人的講述來領會讀物內容,而學齡兒童就開始依靠自己的閱讀來領會讀物的內容。以我國目前的情況看來,低年級兒童閱讀困難在於識的漢字不夠,這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而閱讀材料的性質是否符合兒童知識經驗的需要更是影響兒童閱讀興趣最主要因素。閱讀材料的內容和兒童的需要結合越密切,他們的閱讀興趣越濃厚,另外,家庭社會等外部環境的因素也是不容忽視的。
二、激發兒童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途徑
興趣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複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索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製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發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他們懷著濃厚的興趣,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渴求性的自我行為是非常重要的。
(一)以課堂教學為基石,架起課內外閱讀的橋梁
閱讀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重要手段。小學語文教學一個基本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生求知欲旺盛,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知道更多的事情。課本裏講自然界的客觀事物或現象以及科學知識的課文,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課文學習中,學生追求新知的興趣,已經激發起來了。如果隨之推薦課外讀物,指導閱讀方法,學生會有很大興趣進行課外閱讀的。比如,新課程有篇課文《蜜蜂》。教學時,學生對法布爾所做的蜜蜂辨認方向的觀察試驗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時,我說:“小朋友,你想知道螳螂怎麼捕食,螞蟻怎樣說話,蟋蟀用什麼建自己的家嗎?老師剛從圖書館中借了幾本《昆蟲記》的書,書中就是介紹昆蟲們有趣的生活本領的。課文《蜜蜂》就選自這本書。《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花了一輩子寫成的。你們想看的話,可以向我借!”一下課,許多學生就圍著我,爭著借書。《昆蟲記》幾天內傳遍了全班。經常結合課文內容推薦相應的課外書,進行課外閱讀指導,學生的知識就會逐漸豐富起來,隨著知識的增加,他們就會自覺地地進行課外閱讀,從讀物中吸取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