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渡河(三)(1 / 2)

楊四寶等人渡河的這個夜晚選的非常完美。這一夜沒有一絲月光,幾乎伸手不見五指,而黃河水萬馬奔騰的咆哮中,又巧妙地掩蓋了渡船渡河的聲音。除了幾艘渡船運氣不好,被奔騰的黃河水打翻在河中外,楊四寶諸人總算是安然無恙的偷渡了黃河天險。

在黑夜之中,楊四寶等人先慢慢靠岸,岸邊是一片平緩的山坡,楊四寶帶領麾下的戰士拋出繩索,沿著繩索爬上了這一片山坡上。

因為天色黑暗不見五指,楊四寶這些人也不熟識地形,所以沒有輕舉妄動。他們砍伐了一些樹枝,點燃了三堆不大的篝火,傳遞出了平安渡河的信號,然後清點了人馬,充實了編製。

在剛才的渡河過程中,共有三艘渡船運氣不好,在黑暗的夜中翻船。而船上的人員,連同船工和戰士,幾乎馬上消失在奔騰的河水中,除了運氣好到了極點,這些人應該很難幸存。這三艘渡船,上麵乘坐著三十餘名士卒,相對於楊四寶、劉宗敏四百精兵的總人數來說,還算不得傷亡慘重。

楊四寶等人清點了人員,勉強吃了幾口幹糧,等待著天色明朗繼續下一步行動。這一次跟隨楊四寶過河的向導共有三人,這三人都算是延長縣本地人,加入劉宣軍中的時間也不算長。他們對於黃河對岸的地形並不算熟悉,他們隻是走過清水關渡口去山西的道路,所以才會被加強到這支精幹的隊伍中。

在楊四寶劉宗敏等人焦急的等待中,夜色仿佛如此漫長,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天色逐漸的明亮,啟明星冉冉當空,東方也出現了幾分白色。

楊四寶見夜色退散,現在已經勉強看清楚了前麵的道路,馬上讓麾下的士卒查看地形,走出了這一片平緩的山地。

黃河以東的山西省,雖然在中華文明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地理條件卻算不得很好。整個山西省中,向來有九山一田之說,境內的太行山、太嶽山、呂梁山、中條山、五台山、恒山等大型山脈將山西省分割的支離破碎,除了大同、太原、臨汾等少數盆地外,山西省其他地區都算是貧瘠落後的荒山野嶺。

在農業文明時代,雖然山西省地勢險要,對於華北大平原有居高臨下的態勢,但是因為產糧區很少,山西與陝西一樣都算是貧瘠的行省。

劉宗敏雖然有些看不慣楊四寶,但是軍中等級森嚴,過了黃河之後,他還要乖乖服從楊四寶的軍令。

劉宣之所以放心二人一起過河,故意將互相看不順眼的兩員勇將弄到一起,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經過一年多相處,他對楊四寶也算比較了解,楊四寶雖然外表粗俗,但是內心卻相當精細。過河後他當上了主將,為了完成任務,他肯定不會因私廢公,故意刁難劉宗敏個人。

而曆史上的劉宗敏,能成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肯定不會是一個無謀莽夫,自然應該分得清輕重緩急。加上兩人互相有些小矛盾,競爭之下反而更有建功立業之心。

楊四寶一行順著山溝向前走,終於發現了一處小村莊。這個山村人口不多,看上去隻有十幾戶,楊四寶擔心暴露了蹤跡,加上需要本地百姓辨認道路,於是派兵圍住了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