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懋勤殿召見閣臣,定下了朝廷圍剿陝北民變的基調。這一次朝廷準備調集大軍,以固原、太原、大同、延綏四鎮精兵為主,以三邊總督楊鶴為帥圍剿陝北流賊,尤其是現在陝北義軍實力最大的劉宣,更是朝廷欲除之而後快的目標。
傳旨的欽差很快進入太原、大同、榆林、固原四鎮,隨之而來的還有監軍太監曹化淳。曹化淳少時家境寒微,於十二三歲左右入宮。此人資聰慧,精通詩文書畫,深受司禮太監王安賞識,倚為親信。
此人後來成為信亡朱由檢的伴讀太監,天啟初年,太監魏忠賢得寵弄權,害死王安,曹化淳受牽連被逐出北京,發配到留都南京待罪。天啟七年,朱由檢繼皇帝位,次年改元崇禎,曹化淳隨即被召還,委以重任,平反冤案。
在崇禎二年之時,曹化淳已經頗得崇禎皇帝信任,地位也日漸顯赫。
崇禎繼位已經足有二年,這二年來,崇禎皇帝逐漸有了一些施政經驗。隨著國事逐漸艱難,朝中的黨爭也越來越激烈,崇禎皇帝已經逐漸認識到各級文官的無恥,於是一改前態,逐漸重視起前代帝王重用的家奴太監。
曹化淳就是這樣一枚棋子,被崇禎皇帝派來監軍四鎮,以備立下戰功,迅速的提拔起來製衡文官。
四鎮大軍共有兵額二十四萬人,騎兵九萬。但是明末官軍的員額並不是字麵上的數字,因為各級武將大吃空餉、文官層層漂沒,實際的兵員也就剛過一半。
四鎮精兵,除了早已經不能打仗的軍戶衛所之外,現在隻有步卒八萬五千人,騎兵四萬。這四鎮精兵,幾乎算是明軍精銳的三分之一兵力。一旦這四鎮精銳損失慘重,對於明王朝來說,根基也幾乎塌了一半。
因為還需要鎮守城池,守衛邊堡。這四鎮精兵也不可能全部抽調,最後朝廷仔細商議,決定抽調騎兵一萬五,步兵三萬會剿攻破延安府的劉宣。
在沒有劉宣的曆史上,剛開始舉兵的陝北義軍亂哄哄的,幾乎沒有多少紀律,老弱青壯也混為一團。這些義軍,既沒有紀律,也沒有組織,戰鬥力衰弱到了極點。
也就王左掛攻破青泥堡,攻下了官軍養馬之地,馬上召集流民,得到了萬餘騎士,能稱得上兵強馬壯。
後來王左掛被延綏總兵吳誌勉攻破根據地青泥堡,實力大損,隻能四處流竄,雖然此後又攻破了韓城縣,但是實力也已經大不如前。
崇禎三年三月,王左掛被三邊總督楊鶴招撫,同年七月被陝西巡按禦使李應期用鴻門宴設計殺害。
盡管王左掛實力較強,但是卻沒有對明王朝的統治造成太大的危害。而黃龍山的王嘉胤當時被洪承疇打的非常狼狽,實力損失的比較厲害,直到崇禎二年冬季度過了黃河,才迅速的發展壯大。
王嘉胤在山西時,屢次打敗有明末第一良將之稱的曹文詔,最強盛時麾下有五六萬精壯,讓曹文詔也沒有辦法。後來曹文詔巧施妙計,招攬了王嘉胤的小舅子張立位與王嘉胤同族兄弟王國忠,,有了張立位、王國忠兩人內應,曹文詔抓住機會夜襲王嘉胤大營,張立位與王國忠趁機刺死王嘉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