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撫摸意念的手指(肖智媛)(4)(3 / 3)

他靈機一動,既然如此,為何不在藝術街上開辦一家咖啡屋呢?

一個星期後,在這條長長的藝術街上,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但人們行走的方式卻發生了變化。因為在街道的一個角落裏出現了一間小小的咖啡屋,雖然位置並不顯眼,但咖啡的香氣足以吸引過往的客人。

許多人被吸引過來。當他們坐下喝咖啡的時候,驚奇地發現,這裏四周牆壁上掛滿了一幅幅很有創意的精美畫作。邊品嚐可口的咖啡,邊欣賞這些動人的繪畫,客人們陶醉了。

就這樣,年輕畫家的咖啡屋每天都門庭若市。

在來往的客人中有不少投資者,有一天終於有人問起這些作品的來曆。當他們得知這些作品均出自咖啡屋老板之手後,敬意油然而生。

沒過幾天,開咖啡屋的老板竟然是畫家的消息在藝術街上傳開了。這下,年輕畫家的咖啡屋名揚巴黎,他的作品也被搶購一空。

畫家以獨特的方式在高手如林的競爭中勝利了。另辟蹊徑,使他終於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而在日本,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

1956年,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氣精品的大阪製造廠合資,設立了大阪電氣精品公司。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西田千秋為這個附屬公司的總經理,而自己任顧問。

大阪製造廠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後來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即使如此,產品還是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於是去探詢鬆下幸之助的意見。

鬆下幸之助對他說:“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當時鬆下幸之助的想法,是想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並不想開發新領域的產品。

西田千秋並未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灰心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活與機敏,他緊盯住鬆下幸之助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幸之助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千秋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就回答道:“當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後,鬆下幸之助又到這家工廠來視察。他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千秋:“這是電風扇嗎?”

西田千秋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難道這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管理的這個附屬公司,生產的跟風有關的產品越來越豐富。除了電風扇、排風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換氣溫係統……

西田千秋隻做風的生意,但是他沒有沿著那條老路前進。他試著往旁邊跨了幾步,就發現了無數的路,而且條條都是全新的路,並最終走向了成功,為鬆下公司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

這,也是另辟蹊徑的一種方式。

生活中,我們在一條路上不斷地走,總覺得自己已經把路走絕了,再不能走出一片嶄新的天地,也不會有更大的成就。實際上,路的旁邊也是路。隻要試著往旁邊跨幾步,就會發現,還有其他更好的路,這些路,也能通向成功。

不過,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我們在生活的路上走得不好,不是因為路太狹窄了,而是因為我們的眼光太狹窄了。所以,最後堵死我們的不是路,是我們自己。所以,另辟蹊徑不僅是一種技巧,也是一種更寬廣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