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意大利電影《美麗人生》所講述的故事。它告訴人們:槍炮、炸藥、毒氣、死亡、饑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但是最後的勝利者,卻隻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多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刹那,意思是,無論怎樣,隻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有位作家說過:“樂觀的心態,就像陽光,它能消除人們臉上的冬色。”樂觀的人,即使在一個災難中也能看到一個希望;而悲觀者,即使在一個希望中也會看到一個災難。
不管環境多麼惡劣,隻要擁有樂觀和勇敢的心,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力量。這種力量會幫助你走過最黑暗的時光,衝破最陰霾的烏雲,迎來最明媚的陽光。
理智是生命的光和燈
有一位著名的教授給學生們講如何做好人生規劃。
課堂上,教授問了學生一個問題:“假設你一個人外出旅遊,來到了一個峽穀,發現幾米深的地方有一個手提包,而且手提包是打開的,裏麵明顯裝著一遝鈔票。同時,你還發現,懸崖邊上的那些樹根並不是很牢固。這些樹根可以幫助你到達手提包的位置,拿到這筆意外的財富,當然,你更有可能因此而被摔斷脖子。請問:你會選擇離開還是靠近?”
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靠近。他們說,懸崖並不是很深,小心一點也許就可以拿到那筆意外之財,這樣畢業以後的創業就有了物質基礎。
其他的學生選擇了離開。他們說,再多的財富也比不上可貴的生命,寧可丟棄那意外之財,也不可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
教授沒有發表意見,而是繼續問:“如果那個裝錢的手提包換成是一個失足落下的小男孩,他此時在懸崖底下奄奄一息地發出求救的呼喚。這時,你又會怎麼選擇呢?”
學生們考慮了幾秒鍾後,全部都選擇靠近。
“麵對相同的環境,相同的危機,相同的後果,你們卻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這是為什麼呢?”老師問。
有一個先選離開後選靠近的學生回答說:“這是因為目標不一樣。一個目標是為了取得財富,一個目標卻是為了營救生命,相比較當然生命要比財富重要。”
教授點點頭,說:“隻是因為個人所設定的目標不同,所以你的前後選擇也就不一樣了。不過這也說明你是在用理智來思考和分析這個問題。”
接下來,教授又給學生們提了一個問題:“如果你有一個心儀的女朋友,你希望能和她廝守終身。但對方卻不這樣認為,也許她不是真的喜歡你。這時候,如果你一意孤行地付出自己的情感,那麼結局會有兩個:要麼她被你感動,被動地和你在一起,但是這段感情可能隨時都會出現問題;要麼她依然冷漠地離開了你,任你對她再好也沒有用。這時,你是選擇毅然離開,還是堅持靠近?”
對於這個問題,學生們陷入了兩難的思考。
有些學生想,隻要能夠挽回戀人的心,自己犧牲一切也在所不惜。畢竟,麵對自己所愛的人,在尚未出現絕望的信號之前,怎能輕易放棄?
可是,若這樣勉強地在一起,在以後的人生歲月中,難免會出現問題,到時候依然會痛苦。
如果放棄呢?這樣的話會不會給人生留下遺憾?
課堂上很安靜,所有的學生都沉默不語。
教授看到大家都不說話,於是話題一轉,說:“假若角色互換,你是那個被人苦苦追求的女孩。在你根本沒有打算接納對方的前提下,你是選擇離開,叫對方徹底死心,還是選擇靠近,聽任感情的自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