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與哲學(1 / 3)

世界具有三重性。

既有客觀實在的世界,

也有概念的符號的世界,

還有理念的理想的世界。

水是萬物的精靈。

其勢孱弱而包容萬物,

其質柔軟而無堅不摧,

其體無形而浩浩蕩蕩,

一瀉千裏,奔騰向海洋。

讓我們學習水的精神吧!

宇宙在吾心裏,

吾在宇宙心中。

人類不會製造世界的末日,

而應當是未來世界的橋梁和建設者。

世上沒有任何聯係的事物是沒有的,

世上看似毫不相幹的萬千事物,

其實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有著深層次的聯係。

自然的發生是由古而今發生發展進化起來的,

科學的進化論是由今及古再由古及今地建造起來的;

人的思想既是自然的,

也是科學的產物。

自然的不是經驗的,

而是先於一切經驗而現存於世界的客觀,

自然是世界與思想的媒介。

“道不遠人”,

哲學是人人必需和認可的學問。

道德是群體的一種共識,

一種價值取向和言行規範,

道德屬於民族、時代和文化,

道德需要精心培育和弘揚。

道德是一種值得榮耀和驕傲的事情,

不須隱晦和藏匿,

需要大力宣揚彰顯。

道德之間的對立、衝撞與互補、融合,

是人類關係的一個重要方麵。

宣傳和推行道德是人們熱心與必須終身實踐的工作。

國家,是民族的產物,

是多民族共同意誌的神聖同盟。

國家因為統一的意誌而消亡民族,

民族則因為個體意誌的膨脹而毀滅國家。

協同、融合、消亡民族是國家最為重要的事情,

如同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是協同、融合、消亡國家。

我們應當堅持“以自然為本”的原則,

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和朋友,

自然即宇宙,

自然即整體,

自然即規律。

我們思考任何的問題都隻能從自然整體出發。

人類是自然之子,

在自然麵前,人隻能服從和適應自然,

並在自然許可的範圍內,

去調整、改善和改變人類的命運。

“以人為本”是有條件的,

這個條件就是在自然規律許可的範圍內,

以自然之馬首是瞻為原則。

否則,從“我”出發,自以為是,

對大自然發號施令,實施無情的掠奪,

最終隻會造成人類的滅絕。

以自然為本,

就是老老實實地向自然學習,

以自然為老師,

用自然法則和規律來規範我們的一切行為:

一是認識和遵循自然規律,

順應自然,按規律辦事;

二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作用,

在認識自然中發揮主觀能動作用改造自身,使自身適應自然;

三是改變或者創新自然條件,

借自然之力為我所用。

最終的目的是使自然為人類服務,

在自然規律允許的範圍內獲得最大的自由與效益。

我們應當堅持“以禮法處世”的原則,

“和”是有原則的,

這個原則就是“禮”,

是共同的法律法規和社會道德規範。

“和”不是“和稀泥”,

無原則的調和折中;

“和”不是盲目附和,

不是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苟同;

而是“和而不同”,是遵循禮節的製約的“和”。

為人處世、接人待物、言行舉止要遵守一定的禮法,

按照一定的禮法辦事,

才能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從而實現整個世界的和諧。

人人“克己複禮”,

加強自身修養,

使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禮”的要求,

是實現社會和諧與持續發展的基礎和必然要求。

秩序對於社會如同紀律對於軍隊,不可須臾喪失。

世界的規則在於價值,

世界的進步在於價值,

世界的權威在於價值。

藐視價值,就是藐視權威,

珍視價值,就是珍視權威,

重建價值,就是重建權威。

可見,凡事定價者身份最為高尚。

於是,強權者說,

世上可以有無數的聲音,

卻隻可以一個人說話算數,

世上允許存在無數的頭腦,

卻隻可允許一個人有思想。

因為,我是定價者。

於是,大家說,

希望大家來做估價者和定價者,

凡事總該有個合理的說法

和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