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 / 1)

軍訓生活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訓練挺辛苦的,每天都是陽光的曝曬和嚴格的隊列練習,學生大多抱怨教官簡單粗暴,對軍訓有諸多不滿。但是,這也不是教官們想要的結果,不可以都怪他們的,他們隻是在完成自己的任務。

我的愛軍情結又發作了,又要為軍人辯護了。沒有辦法,我總是比較偏護軍人,隻是我一貫的作風。

有太多的人說我們要學會去理解軍人,同樣我也會說。那麼小就離開家人,離開熟悉的一切、參軍入伍,他們或許沒有什麼保家衛國的遠大理想,但是他們卻毅然選擇了去參軍,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去尊敬,畢竟有很多人沒有去做。

當我們還依偎著母親撒嬌的時候,他們早已承擔起了責任。那樣年輕的日子,有幾個會懂得責任是什麼,但是他們去了,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切。

就像當初的章嚴和周曉斌,同樣的年紀——十六歲的他們走進部隊,懷著不同的思考去了。

十六歲的周曉斌同學,跟我說了句“等我回來,那時的我會讓你感到驕傲”,就走了。我當時也傻,就那麼相信他,等他衣錦還鄉。

那時的我懂得等待是什麼嗎?知道選擇軍人以為這什麼嗎?又怎麼明白愛需要承擔多少?

入伍的前兩年,我們的聯係少的可憐,但是我們依然在堅持著。什麼都不是問題,無論時間,還是空間。那時的我們都很單純,沒有太多的想法,隻是想,隻要我們堅持就可以有幸福的明天,我隻想他回來。

那個時候沒有qq,手機也不普遍,我們唯一的聯係方式就是兩三個月一份的信,收到信的時候是我們最開心的日子。

直到很久之後,那些信都一直留在我的抽屜裏,被整齊地鎖在最裏麵。前幾天,章嚴還翻出來看呢,驚訝於我曾經那麼詩意唯美的舉動,現在的人早就不寫信了,我居然還留著這些東西,很難得。

那時,周曉斌的戰友會哄搶著看我給他的信,曾經都非常羨慕他。我最初知道這些的時候很不開心的,不想別人參與我的愛,認為這樣的行為很野蠻、不尊重人。後來,明白不是所有的愛都可以這樣,可以得到這麼多的祝福,我該感謝那些可愛的士兵兄弟的,我明白有時候幸福是需要分享的。

再後來,轉眼周曉斌在部隊已經快兩年了,麵對著選擇了。他堅定地告訴我,他要考軍校,他想有更廣闊的天空,我能做的隻有支持,我也希望他好。

翻遍書店,隻為給他買合適的複習書,不斷鼓勵他。重新拿起壓在箱底的物理化學書,一遍遍看,直到全部弄懂,找到最簡單有效的解題方法,再仔細地寫在筆記本上,寄給他,隻是想盡我所能的幫他。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他如願考上了軍校,完成了自己的大學夢,而我意外的高考落榜了。沒有失落悲傷,有點隻是對他的驕傲和滿足,很欣喜,有了今天這個優秀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