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須相讓,惡事莫相推。
——王梵誌
顏回家裏比較貧困,在孔子的弟子中,顏回是最出名的。顏回在平時不是很善於言談,所以一些富家弟子看不起他,有時還會借故侮辱他。
顏回卻從來不和這些同學計較,隻是一門心思地用功讀書、學習。
有一天,有個同學的銅方圈丟了,就懷疑是顏回偷走了。雖然大家都在顏回麵前旁敲側擊的,但顏回本人卻依然是鎮定自若,不予理睬。這樣,就更加深了同學們對他的懷疑,堅信銅方圈就是他偷走了。
於是,這天放學後,同學們都到孔子麵前說顏回偷走了銅方圈,開始的時候孔子還不相信,但是告狀的人多了之後,孔子就生氣了,沒想到自己的門下竟然會出現偷東西的人,就打算把顏回趕出學堂。
可是轉念一想,顏回偷方圈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任何的證據,假如不是他,那豈不是白白冤枉了一個好孩子嗎?孔子想了想之後,就拿出一錠金子,說:“那就試試他吧!”
吃過飯後,他又看見顏回第一個來到學堂。
他腳一進門就被一個硬硬的東西給碰了一下,顏回穿的是草鞋,這下碰得可不輕,疼得他彎下腰按摩腳趾頭,忽然看見腳下有個白色的紙包。顏回心裏在想,這是什麼東西呢?打開紙包一看竟然是一錠金閃閃的金磚,紙包上麵寫著:“天賜顏回一錠金。”
顏回笑了笑,取出筆也在上麵寫了幾個字,又把金子包好再放回了遠處,然後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出經書放聲閱讀起來。
過了一會兒,有人趁顏回不注意的時候,把那包交給了孔子。孔子打開一看,紙包上又多了幾個字,變成了:“天賜顏回一錠金,外財不發命窮人。”
孔子看了默不作聲,那些誣賴顏回的弟子們都低下了頭。
後來,丟失的方圈找到了,那位同學找到顏回道歉,而顏回隻是一笑而過。
從此,孔子就更加器重他的這個學生顏回了,而顏回呢,也沒有辜負老師對他的期望,不僅在學問上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思想修養也是孔子的弟子當中最好的一個,成為了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中的首位。
在人際交往中,對待他人要寬容、要友善、要理解。青少年朋友應該以一種平和、公正的心態來看待別人。平等待人,這樣我們才能使人信服,才能贏得別人對我們的尊敬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