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祈王朝159年,景安6年。
揚州會稽郡蒹葭鎮。
溫婉似水的江南小鎮裏,最引人流連的便是那小家碧玉清清澈澈的河流,婉轉柔美。大約個十尺寬的(約是2。67米)小橋秀氣地立在河流上麵,笑彎了腰。
橋上三三兩兩的吆喝聲伴隨著紛紛攘攘的腳步聲,是繁華的聲音——嘈雜但又細致的感覺。
確確是繁華又不失溫婉的江南水鄉。
如此的水鄉,當然得配上如此的佳人。
李延年的北方佳人,勝在遺世獨立。南方的佳人,卻是俯拾皆是,舉目一望,便讓人感到無由的心醉,因為景美,人更美。
橋頭上的風景應是最醉人的。豆腐西施似是常常可見,然而在歲月的打磨中,已是消逝殆盡。而蒹葭鎮上橋頭的那位豆腐西施,雖已過而立之年,仍是和那河流一道成為最令人流連的風景。
“這豆腐怎麼賣?”
“五文錢一個。”柔柔軟軟的聲音在那雜亂的吆喝聲和討價還價聲中尤為清晰,令人耳目一新。
“你這兒的豆腐怎麼比別處的貴上兩文錢?”
佳人微微一笑,正要說話,卻見旁邊鑽出個丫頭,用晶瑩剔透的眼睛帶著點不服氣瞪著買豆腐那人:“我們家的豆腐可是祖傳配方,獨一無二,也正是因著這獨一無二便比別人貴上兩文錢。嘿,過了這村可沒這店了,你買個回去嚐嚐,保準你呀——忘不了,再來買!”說完眨眨眼睛,裏頭閃著驕傲。
“你個小丫頭,倒是挺會說話,那就給我來個,看看是不是真如你所說。”
佳人用荷葉輕輕包起一塊豆腐,乳白豆腐配上鮮綠荷葉,竟是格外的誘人。
“還真別說,就你這豆腐的顏色便值得起這五文錢。”
佳人對那人微微一笑,報以盛讚。但這一笑卻直是讓那人看呆了去。這一笑,不隻是微彎的弧度,短暫的招呼,而是笑到了眼睛裏,眼睛彎彎如月牙般皎潔迷人,嘴邊酒窩輕輕淺淺,也承載了笑意。
“夫人實乃佳人!”那人直勾勾地盯著佳人,癡癡地誇了這麼一句。然後又癡癡地問道:“不知佳人是否有所歸屬?小生雖……”
“喂!”聲音清脆響亮,響得那人終於於那佳人之笑中掙脫出來,清醒了許多。順著聲源望去,卻見剛那小丫頭嘟著嘴,睜圓了眼睛瞪著他:“這可是我娘!你想娶我娘可得經過我同意。現在我不同意,你趕快拿著豆腐走人!”
那人先是愕然,後見小丫頭反映如此,覺得好笑,便生了戲弄:“你不同意沒關係。你爹同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