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能磨練人的意誌。
——托·布朗
在日本,無論是日本的家庭還是社會,都從小就培養子女自主、自立的精神。這一點在日本的學校教育裏表現得非常明顯。
日本人有一種特殊的耐寒訓練,中小學生冬天的校服依舊和夏天一樣,一律短褲短裙。雖然光著兩條小腿,但學生們仍然活躍在操場上,參加各種課間活動。從他們的臉上看,一點也不覺得冷。每逢一年中的第一場雪,父母都會帶著兒女到戶外洗冷水浴。當然,這與平日的洗浴不同,用冷水將身體淋濕就行了。
時至今日,日本教育界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讓孩子們背著統一樣式的書包、過馬路排著整齊的隊伍、冬季穿短褲短裙、雪中進行冷水浴……這些看上去是一件件小事,卻對他們意誌力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父母一直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個剛剛學會舉步走路的幼兒,也要背上一個小包。打開一看,裏麵裝著的是他(她)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別人問為什麼,父母回答道:“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
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來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盆子洗碗、在商店裏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等,來掙得自己的學費。
為培養孩子意誌力,日本一所學校甚至別出心裁,給小學生們吃“憶苦飯”。雖然孩子麵對在當年艱苦歲月裏大人們食用過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3天,但校方、老師、在場的父母毫不動搖,決不遷就。到了第4天,饑腸轆轆的孩子們終於咽下了這頓特別的飯菜,在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日本的孩子家庭條件和生活質量應該不會比中國的孩子差,但他們的家長是明智的,他們沒有丟棄對孩子的磨難訓練,沒有放棄他們對生活的全麵感受,自理獨立能力的培養,使他們獲得了不同環境下生存的能力。“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奇男。”我炎黃子孫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