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的一位動物學家,曾經從亞馬孫河流域帶回兩隻猴子。其中一隻長得非常壯碩,另一隻瘦瘦小小的。動物學家把它們分別關在兩個籠子裏,每天都精心喂養,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慣和變化。奇怪的是,一年之後,那隻壯碩的大猴子竟然死了,而那隻瘦猴子卻活得好好的。為了不中斷自己的研究,動物學家又找來一隻壯碩的猴子,可是沒過幾個月,情況又和上一次一樣,壯碩的猴子死了。
數年之後,動物學家重返當年那個地方,對猴群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體格壯碩的猴子總是在追逐打鬧,而那些瘦弱的猴子則更喜歡安靜地待著,獨自曬曬太陽,閉目養神,情緒非常平穩,所以它們能夠長時間地活下來。最後,動物學家得出了結論:缺乏交往的生活是一種缺陷,缺乏獨處的生活則是一種災難。
我們不該害怕孤獨,更不該遺忘孤獨。真正的孤獨是一種享受。它教我們遠離紅塵,冷靜地想想自己的過與失,還能把自己放在一個適當的角度深刻解剖。哈瑞·艾默生·福斯狄克說過一句富有詩意的話:“不能忍受獨處生活的人,就像受風吹拂的池塘,風不停,永遠無法獲得平靜,不能展現自己美好的東西。”
某天下午,辦公室裏的三個女人,正演繹著一台“戲”。
胖乎乎的女孩A開心地吃著下午茶,嘴裏說道:“嗬,男朋友給買的,剛剛開車送來,知道咱們臨時辦公的地方偏僻,沒有賣好吃的地方……”鄰桌的女同事B好生羨慕,故意提高嗓門說:“唉,真幸福,怎麼就沒人給我送呢?”說完,轉過頭對著不太愛湊熱鬧的C說:“看看人家,你也趕緊找個送愛心零食的人吧!”C對於這種問題,實在很無奈,隻好回應著說:“那你給我找一個吧!”
其實,C心裏想說:為什麼一定要找一個可以給自己買零食的人呢?自己也可以去買。沒有戀人,不代表過得不好,一個人的生活同樣可以很詩意、很燦爛。戀愛結婚都是順其自然的事,若是非要等到那時再去體味幸福,那麼之前一個人的時光豈不白白浪費了嗎?
她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30歲的她,不覺得一個人的日子很孤獨。情人節那天,多少女人看到出入成雙的情侶心生羨慕,可C卻很淡然,她給自己買了一盒巧克力,到電影院看了一場電影,過得也很有情調。她相信,該來的總會來,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都隻是生活的方式,它們的內容應該是一樣的,那就是充實和幸福。
沒有人能夠同你相依一輩子,除了你自己,孤獨、寂寞是生命之曲的基調。女人C的那種清美,那種不急不躁、不卑不亢、靜心等待、懂得珍惜的心境,無疑給每個女人上了一堂心靈課。
這個世上沒有誰可以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人生在世,既需要與人交往,從相處中獲得快樂,也要重視自己內心的修煉,從寧靜的獨處中感悟人生。你不必離群索居,更不必終日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隻要每天抽出一點時間靜一靜,把獨處靜思融入工作、學習之餘,就可以讓心靈得到休憩。
安潔距離上一次戀愛,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感情上的空白,似乎掏空了她的心,讓她難以適應一個人的生活。上班的時候,她掛著MSN和QQ,一天的時間裏有1/3是在與朋友閑聊。下班後的她,更是不願意回家,實在找不到一起吃晚飯的人,她就一個人到遊戲廳玩,或是去夜店。過去,她很少去夜店,也很少喝酒,可如今的她卻越發地喜歡“湊熱鬧”,在人群中感覺不孤單,可回家後卻更覺得空虛。
直到前不久,她在網上遇到了一個幾年未見的密友。那位朋友如今人在國外,單身。說起彼此這兩年的近況,她突然覺得有點慚愧。朋友22歲那年到英國讀研,畢業後一個人走了許多個國家,還曾經做過義工,朋友給她發了不少照片,每一張似乎都是一種經曆。她的生活是那樣充實,她的笑是那麼燦爛,絲毫看不出這個身處異國他鄉的女人,有孤獨和失落之態。
同樣是女子,同樣是單身,為什麼我如此浮躁?她那顆空空的、漂浮著的心,突然間好像落了地,她決定告別那個害怕孤單寂寞的自己,重新開始一個人的生活。她不再煲電話粥傾訴自己的寂寞,也不再上網聊天打發時間,工作中的她很投入,生活中的她很愜意,看看書,聽聽音樂,練練瑜伽,報一個喜歡的興趣班……這一次,她體會到了什麼叫作“一個人的精彩”。
安潔遠離了喧囂與嘈雜的環境,給自己一片並不需要很大的獨處空間,將過去的日子在一個人的時光裏輕輕地梳理與慢慢地沉澱,淩亂不堪的生活逐漸變得清澈,她空虛的心靈又重新找到了久違的厚實感。其實,孤獨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孤獨的深意,沒有在孤獨中沉下那顆漂浮的心,把那份寧靜當成了冷清。沉湎於浮躁和焦慮中,自然體會不到孤獨所擁有的那獨特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