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3章 友情與愛情需分清(1 / 1)

有些處於戀愛年齡的人,常常因為分不清友情和愛情而苦惱,領悟不到對方的示意或誤解對方的心意都是不好的。為了避免產生誤解、發生誤會,在平日裏一定要掌握分清友情和愛情的方法。

對於友情與愛情的區別,日本一位心理學家提出了五個指標:

(1)前提不同

友誼的前提是“理解”,愛情則是“感情”。友情最重要的支柱是彼此的相互了解,不僅是對方的長處優點,就是短處缺點也要充分認清。隻有這樣,才能產生友情。愛情則不然,它是對對方的美化,視做理想後產生了戀愛,貫穿其全過程的是感情。

(2)要求不同

友情雙方的地位“平等”,愛情卻要求“一體化”。朋友之間立場相同、地位平等,彼此之間無須多餘的客氣,也沒有煩惱的擔憂。如果遇到對朋友不利時,可以直率地提出忠告,甚至動怒,要義正辭嚴地規勸。朋友之間,就是這樣,有人格的共鳴,亦有劇烈的衝突。愛情則不然,它具有一體感,身體雖二,心卻為一,兩者不是互相碰擊,而是互相融合。

(3)規則不同

友情是“開放的”,愛情則是“關閉的”。處於友誼關係中的雙方,都不會在乎對方在與什麼樣的人交往,他們能坦然自在地相處,而且彼此都以開放的態度接納對方的朋友。而處於戀愛階段的雙方,會對一方與別的異性有親密接觸而產生煩惱、嫉妒、不安、苦澀,因為戀愛使人產生排他性。

(4)基礎不同

友情的基礎是“信賴”,愛情中則糾纏著“不安”。一份真誠的友情,具有絕對的信賴感,猶如不會動搖的磐石。相反的,一對相愛的男女,雖不是懷疑對方,但卻總是被種種不安所包圍,比如“我深深地愛著她,她是否也深深地愛著我?”“他的態度變了,是不是還和以前一樣地愛著我?”

(5)期望不同

友情充滿“充足感”,愛情則充滿“欠缺感”。當兩個人是親密的好朋友時,彼此都有滿足的心境;但當兩個人一旦成為情人時,雖然初期會有一時的充足感,可不久之後,就會生出不滿足感,總希望有更強烈的愛情保證,經常有一種“莫名的欠缺”尾隨著,有著某種著急的感覺。

青年男女處於戀愛年齡段可以參照以上日本學者的觀點來判斷,你與異性間的關係到底屬於友情範疇還是愛情範疇,如果能做出明確的辨別,自然地你就會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了。

隻要你掌握了愛情所獨具的排他性、衝動性和隱曲性的特征,就可以區別對方對你是友情還是愛情。假如你在對方麵前表現出與其他異性之間言談親密、無拘無束,對方沒有任何不自然的表示和情感反應,那他(她)對你很可能是友情而不是愛情;假如對你試探性的語言和行為,他(她)無動於衷,表現得滿不在乎,更沒有絲毫緊張和不自然,那麼他(她)對你的情感多數停留在友情的程度。

隱曲性是友情與愛情的又一大區別。愛情存在著隱曲性,也就是說友情不需要避人耳目,因此戀人就不可能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卿卿我我了。所以,如果麵對你的幫助與關懷對方不回避,對你也沒有過悄聲細語,而是隨隨便便,對你“有目的”的單獨約會總是借口推托……那麼,很可能對方對你隻有友情而非愛情。

提醒要點

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與異性相處,前提是先分清雙方的關係到底是友情還是愛情,分清了,就能找到準確的行為方式,以便進行溝通。否則,就容易產生誤解,造成遺憾或誤會。

圖書信息

*  *  *

版權所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