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社會醫學專家經過調查發現,許多“人到中年”的男性常會出現消沉頹廢、鬱悶不樂等不良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被稱之為“灰色心理”。要擺脫“灰色心理”,就必須掙脫自卑的束縛,遠離嫉妒心理,不要背負“完美”的包袱上路……
掙脫自卑的束縛
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意識,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會出現輕視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情形。自卑心理嚴重的人,還會陷入不能自拔的痛苦境地,心靈籠罩著永不消散的愁雲。
吳某,出生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他從小就飽受欺淩、忍氣吞聲,但他腦子聰明,又刻苦用功,終於考上了大學。他本該為此感到自豪,可他沒有,相反,那種自卑心理、封閉意識更嚴重了。
他比較自己和周圍人的衣著打扮、生活用具、談吐、知識乃至家庭狀況,得出一個結論:自己的一切都不如他人,自己不好意思甚至不配與他們一起談話做事。
於是,他從不主動與同學說話,總是低著頭走路、蒙著頭睡覺。班裏、係裏組織的文娛、體育活動,他能逃避盡量逃避,不能逃避則躲在角落裏。他總覺得,同學們的目光都在對他挑剔、諷刺、挖苦、嘲笑。
一次,班裏組織元旦聯歡晚會,他去了。同學們擊鼓傳花表演節目,他坐在角落裏局促不安,非常緊張。當鼓點在他那裏停止時,他窘迫得麵色蒼白,尷尬難堪了一陣後衝出了房間,眼淚在眼眶裏打轉。
另一次,班裏中秋節聚餐,同學們都興致勃勃、興趣盎然。當大家舉酒為全班同學的友誼幹杯時,竟發現他不在。班長回宿舍一看,他正把頭蒙在被子裏抽泣。
吳某的孤獨,同學和班幹部都看在眼裏,但是他以強烈的自卑心理和封閉意識拒人於千裏之外。於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人再主動找他說話、幫助他。他總是唉聲歎氣、極端消沉,對任何事都沒有一點興趣。隨著課程的加重、心理負荷的加重,吳某終於在大學二年級的下學期精神崩潰了。
那個學期期末考試,他好幾科不及格。按照學校規定,他應該留級。這對本來心理壓力就很重的他來說,無異於傷口撒鹽。他得知這一消息後,坐立不安,茶飯不思,當天夜裏,他失蹤了。最後,人們在學校後麵的湖裏發現了他的屍體。他跳湖自殺了。
案例中的吳某具有典型的自卑心理,他看不到人生的光明和希望,領略不到生活的樂趣,也不敢去憧憬美好的明天,以致最後以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自卑是自我設限,也是人生成功的大敵,所以我們要克服自卑心理,懂得換個角度看待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
自卑是一種因過多的自我否定而產生的自慚形穢的情緒體驗。在人際交往中,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經不起較強的刺激;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猜疑心理;行為畏縮、瞻前顧後等。
自信是消除自卑、促進成功的最有效的方法。凡事都要有必勝的信念,要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對事態發展的前途持樂觀態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學會對自己作出公正的、全麵的評價,既不沾沾自喜,也不顧影自憐。不要死盯著自己的短處,背上沉重的包袱,要善於挖掘和發揮自己的優勢,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隻有自己瞧得起自己,別人才不會輕易小看你。能不能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得到激勵,關鍵還在自己。要有意識地在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學習別人的長處,發揮自己的優點,多在群體活動中培養自己的能力,這樣可預防因孤陋寡聞而產生的畏縮躲閃的自卑感。
逃避,最終害的是自己
逃避心理,就是指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與社會及他人發生矛盾及衝突時,因不能自覺地解決矛盾、衝突而躲避的心理現象。
小趙和小張新到一家速遞公司,被分在一個小組工作。他們工作一直很認真,老板對他們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