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做時間的主人(1 / 3)

回到KD,Snow工作的量和難度係數都又加大了。David王說:“別再以菜鳥自居了,你現在已經基本脫離菜鳥的範圍了。還想像剛進公司的時候,事兒那麼少?基本上沒機會了。”

Snow的動作本來就慢,現在工作的量突然一增加,她還真的有點兒忙不過來了。每天總是要比正常的下班時間晚上一兩個小時才能把事情做完,甚至有的時候還得把工作帶回家繼續做。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大半個月,範斯特都開始抱怨了:“怎麼有那麼多的事情做不完啊?每天都隻能和我吃個飯就回去了,有的時候還連出來陪我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你知不知道我作為一名正常的男青年,明明有女朋友,卻天天下班後要‘獨守空閨’,我有多麼地苦悶啊?”

Snow自己也很鬱悶。公司裏麵,級別比自己高,每天要做的事情比自己多的人那是多了去了,可是也沒見人家像自己這樣天天加班呀。Snow打開自己的工作筆記,上麵記錄著自己每天做的事情。Snow開始拿著彩色的記號筆開始在上麵勾勾畫畫。Snow發現,自己做的所有事情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隻需要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第二類是必須別人配合自己才能完成的;第三類是別人需要自己的配合才能完成的。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從這個角度來考慮過自己的工作順序安排。自己隻是單純地把事情按照重要程度和時間限度做一個分類排序,先做重要的和緊急的,後做那些次要的和不急的。有的事情確實很重要、很緊急,但是沒有別人的配合根本無法完成,自己的很多時間被浪費在了催促別人完成他所應該完成的那部分上麵。又有一些事情,別人一定需要自己配合才能完成,Snow的習慣是拿到這樣的事情的時候,總是放下手裏正在做的事情,先做別人拿過來的事情。其實這樣打亂了自己的做事情的思路,無形中降低了做事情的效率。

那在了解了事情的輕重緩急之後,要如何才能更加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呢?最後Snow給自己做了一個這樣的時間安排:

首先把工作按照自己、我配合人、人配合我做一個分類。然後在每個分類裏麵再按照工作完成的時間進行日、月、季度、年的分類。最後再標注出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

每天上班的前半個小時,Snow會先拿出那些需要別人配合才能完成的事情,然後去找到相應的配合者,和他們討論商量分工、問清對方的時間安排,何時資料彙總等等。早上剛上班的時候一定是找人最容易的時候。同時,早一點把事情告訴別人也是對別人時間的尊重,讓對方能夠有一定的自由去選擇一個合適的時間來完成共同的工作。

然後,Snow就會開始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做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事情。如果隻做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的時候發現效率仍然很低的話,就要去自我覺察,效率低的原因是自己努力不夠,還是能力不夠。

有的人的習慣就是喜歡一邊做事情,還要一邊東摸摸西搞搞。比如一會兒起來給自己倒杯水,一會兒聽到鄰桌的同事討論什麼事情就要去插上兩句,再一會兒又想起這個周末有縱貫線的演唱會,要叫朋友幫自己訂票,就悄悄跑到辦公室外麵打電話……時間就是這樣悄悄溜走的。Snow倒是沒有這麼誇張,不過她有個毛病,就是容易走神。一個人做事情的時候很容易想到其他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放下手裏正在做的事情,發呆去了。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後,Snow專門給自己買了一個會震動的電子表。在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Snow就會設置鬧鈴,一開始是每10分鍾提醒一次,後來逐漸變成每20分鍾提醒一次,然後是30分鍾提醒一次……這樣做的效果就是Snow做事情時的時間觀念加強了,“走神率”和發呆時間迅速下降,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而發現自己的能力不足以解決的事情,就應該及時主動地尋求幫助,或是向同事,或是向上級。當然,下這種判斷應當是在自己已經獨立做過努力地嚐試之後。同時,發現了自己的能力在某方麵的欠缺之後就要時時刻刻注意去提升補足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