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蟲變成花蝴蝶的過程:雌蝴蝶的卵孵化--毛毛蟲(拚命吃東西,吃下的食物變成脂肪儲存起來)——毛毛蟲吐絲結繭——脫去外衣,變成蛹——(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它身體裏默默地發生許多變化)蛹從繭裏鑽出來,變成成蟲,脫去蛹皮,最後成為蝴蝶。”
其實作為新人來說,基本上所有人都一樣,你會發現自己能做、會做的事情真的不多。平時被安排到的任務也就是打打文件,在辦公室之間送送資料,開會之前做做通知,和會議準備。有招聘任務的時候在網上搜索一些基本符合條件的人選,分類注明之後打包傳給上司……諸如此類的小事。所以目前來說,其實Snow的空餘時間是比較多的。上司David王也不可能時時都守著Snow給她上課,而其他的同事也各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所以Snow總是很安靜地把自己被安排到得事情做完,然後自覺地履行“新人應該沒事自己找事做”的義務。
公司裏麵很多人都覺得Snow的工作效率很高,因為大家都覺得交給Snow的事情很快她就能給你圓滿地完成了。其實Snow自己知道,自己的做事情還是很慢的。而給大家造成自己動作快的這種錯覺的原因完全在於Snow做事情的方法——問清楚了再做,盡量一次就做好。
小的時候,Snow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商人師傅帶了兩個學徒跟著他學做生意。兩個學徒都跟著他學了三年了,該到出師的時候了。師傅為了檢驗學徒是否能合格出師,就把他們兩個都叫到麵前,然後對他們說:“你們都已經跟了我三年了,今天我要給你們安排一個任務,誰能先給我辦好就可以出師了。”兩個學徒聽了都流露出很期待的表情,師傅接著說道:“我給你們的任務就是去市場給我買一些黃豆回來。”甲徒弟一聽,心想:太簡單了,我馬上就能辦好。於是他搶先說道:“我馬上就去買回來。”然後轉身就出門往市場跑去。
乙徒弟卻並不著急出去,而是拿出一張紙和一支筆,然後問師傅:“請問師傅是要生黃豆還是熟黃豆?如果是熟黃豆是要煮的還是煎的?總共需要多少黃豆?是把所有黃豆都裝在一個袋子裏,還是要按照一定得重量分裝好?……”他問完所有的問題,並且都記在紙上,才往市場出發。甲徒弟到了市場才想起黃豆還要分生的和熟的,於是他又跑回家問師傅;然後又想起不知道師父到底需要多少黃豆,他又跑回家一次;……就這樣來來回回跑了好幾次,甲徒弟才買好師傅要的黃豆回到家裏。而乙徒弟因為之前就問好了所有的問題才去市場,所以一次就按照師傅的要求買好了黃豆回到家裏。乙徒弟雖然後出發,卻比甲徒弟提前很長的時間完成了任務。故事的結局可想而知,乙徒弟順利出師了,而甲徒弟還得跟著師傅繼續學習。
這個故事帶給Snow的影響很大,她覺得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是這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一句話說出來,如果不問清楚,可能聽的人隻理解到說話的人的一半的意思,甚至完全有可能說話的人是一個意思而聽的人聽到的是另外一個意思。多問幾句,問清楚,並不會耽誤太多的時間,卻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不會做無用功。而不做無用功正式最好的提升效率的方法。雖然Snow總是慢慢地做事,但是她在做事之前已經問得比較清楚,很少做無用功,不用返工,所以看起來她總是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任務。這是很多新人很難做到的,或者說容易忽略的。很多新人因為急於表現自己,往往就會犯甲學徒的錯誤,結果總是適得其反。
同時,在每做完一件事情之後,Snow會主動詢問,自己完成的效果,還有沒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如果對方回答自己一切OK,她還會再主動問還有沒有什麼其他事情是自己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