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結局
來年秋天,悅然幾乎收盡北周鄰近南唐一帶三州四郡的農家多餘的秋糧。李霽晴也當真從南唐發了近五十船的糧食過來。
這年冬天,南唐少雪。第二年春,南唐旱,大河水落,小河水幹,春耕春種不及往年。夏天,似乎春天沒來得及下的雨一下子傾倒而來,大旱之後是大澇。眼看就要成熟的稻穀成片的被洪水衝倒。
缺糧,已經成為南唐這個冬天必然麵對的問題。真正的寒冬還未到,南唐國都便幾乎要被各處來乞討避難的災民包圍;而國家糧倉裏的存糧已然不夠支撐到來年。
國都的糧價飛漲,舍得每日熬粥賑災的人家越來越少,天卻一天冷過一天。饑寒交迫的災民關注到幾家權貴竟然成桶成桶的倒出雪白的米飯和香軟的肉食,而那幾戶人家無一家施粥濟困。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天子腳下、皇城根腳,竟然發生這樣的事!當初南唐建國時昭告天下的文書裏是怎麼說的?“仁愛天下,恢複強唐!”他們老老實實的勞作,交賦稅、服勞役,就供養這麼一個賢愚不辨,空說不做的皇帝麼?!
亂世養出的小民意氣尚未衰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幾十年亂世沒有挨過餓的南唐百姓憤怒了!換個皇帝,吃飽飯!
民怨日重,金鑾殿上的皇帝坐不住了。他手上有兵,可士兵也開始挨餓,一旦打起來,那些士兵打誰,倒叫人心驚。
這時候,深受南唐皇帝寵愛的李貴妃行動了,說願意為皇帝分憂,出錢向北周買糧。
南唐皇帝感動之餘,告訴愛妃,這辦法他想過,可北周也沒餘糧了。
而去辦這件事的恰好是民怨所指的權貴家之一。李貴妃隻搖頭淺笑,“這樣的事,怎麼能交給那些人辦呢!”
聽得南唐皇帝心中一驚。
不出十日,在李貴妃調停下,二十船糧食到了南唐。民憤稍平。一位出麵賣糧分糧的陳掌櫃,成了災民口中的“活菩薩”。
接著會稽、山陰等地的豪族紛紛解囊,又有二十船糧食自漢江橫渡而來。勉強可支撐京都一帶災民過冬。
百姓便覺得皇帝還是好皇帝,隻是被那些佞臣賊子給騙了。溫粥填肚之後,民怨日益往那幾家權貴集中。
南唐禦史聞風而動,搜羅了大量證據,同心協力參倒了幾家如日中天的權貴。一時民心振奮,扛了包袱卷紛紛離開京都回鄉準備春耕去了。
南唐建築精巧布置奢華的深宮高殿內,容顏不減的李貴妃正悲悲戚戚的傾訴著李家的冤屈。
不日,原本判流放的權貴,都改了斬立決。
遠在上京的悅然,還在盼著南唐皇帝平反李家冤屈的消息,不想卻隻盼來了郭俊昌的一封簡信。
信裏隻兩個字“紅包”!寫得霸氣十足,意態飛揚。
悅然就知道,從此世上再無小陳掌櫃了。李霽晴能如此放手,亦是生命之大灑脫、大智慧。逝者已矣,何必執念。若她不抽身,難免不受李貴妃的約束,身不由己的牽扯進南唐皇權的爭奪中去。到時候,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悅然輕輕舒了口氣,打算將泰安糧鋪的生意收一收,得的銀錢都做“紅包”送去。不過如今泰安糧鋪生意鋪得太開,一時都收了,底下的人都沒個著落,隻能一步一步來,總要個一年的時間才行。
還沒等悅然開始行動,北周的天氣也開始反常起來。東北那片種子下去,苗剛出來,竟來兩場大雪,打得幹幹淨淨。產糧的夏州、湖州等地,也是旱澇都遭逢上了。
天福帝得了南唐的教訓,不等冬天來,就想多收些糧食儲備著。這等本不是難事,柳家的人又搶著要去辦差。天福帝便勉勉強強的將這事交給了柳家人去辦。柳家家主當然是個明白的,再三告誡子弟、從人,自然都是躬身應了。可征糧的一到鄉郡,就是一副麵孔,張口就要“車馬費”,收糧的時候,“折損費”又扣得厲害,竟是連口糧都不給農戶留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