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 言(1 / 1)

對於幸福,不同的人生階段有不同的答案,小時候,幸福是一件東西或一件物品,擁有就幸福,如小孩從他父母親那得到一顆糖果或一件新衣服,會感到無比的幸福;長大後,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了就幸福;成熟後,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了就幸福。

對於幸福,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答案,有人會認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呼風喚雨便是幸福;有人會認為,給我用之不盡的財富,每天過著揮金如土、紙醉金迷的生活就是幸福;有人認為,金錢和權勢並非幸福的源泉,家庭的和睦才是真正的幸福;有人認為,努力拚搏獲得事業的成功,人生才充滿幸福感。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歸根究底,幸福隻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滿足感。

與幸福相對就是欲望。欲望可以很簡單地歸結為:想要——得到——想要!當你渴望住上新房,最後如願以償地喬遷新居時;當你苦追的女孩終於和你喜結連理時;當你一直覬覦經理的位置而“榮登寶座”時。這便是欲望感帶來的幸福。

人們之所以有欲望是與人類的進步密不可分的。自古以來就有了“七情六欲”的說法,《呂氏春秋》裏最早提到的“六欲”是指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產生的欲望。現代人的又將其歸納為“求生欲、求知欲、表達欲、表現欲、舒適欲、情感欲”。從某種意義講,欲望與幸福並不矛盾,欲望便是生理和心理的所求,例如,想要生命更長的延續,才有了醫學的進步這種幸福感;想要生活得更為舒適,我們的衣、食、住、行才會不斷地提升;可見,欲望是人類進步的推動力。沒有了欲望,世界也將變成一潭死水,停滯不前。

但欲望與幸福該如何權衡呢?形象地說,欲望與幸福就像蹺蹺板,欲望在一頭,幸福在另一頭,一頭高,另一頭必然低,平衡的機會很少,但我們希望幸福的那一頭偏低,即重一些。

合理的欲望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是我們幸福的保障;膨脹的不合理的欲望,是我們幸福的終結,是痛苦的深淵。中庸才是核心,物極必反、水滿則溢。凡事都應該掌握一定的度量。

或許,在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觀念裏,隻有金錢才能締造快樂,隻有金錢才能帶來幸福。所以“理所當然”要有吃有喝,“理所當然”要有房有車,“理由當然”身邊要圍繞著朋友。於是,開始不滿足,食物要升級、房子要升級、朋友也必須升級。然而,醒悟時才發現,這一切並非理所當然。

欲望是人的本能,讓我們用心來引導這種生命的本能,讓合理的欲望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成功的保障,幸福的基石;不現實的不合理的欲望,我們要學會批判,學會節製,學會剔除;要用正確的人生觀來引導自己,減少自己不合理的欲望,如是一來,我們就能真正地把握人生的幸福。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欲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

本書以多元的幸福感覺為基礎,用淡淡的文字描繪出一副顯而易見的幸福場景,了解哪些是過度的欲望,哪些也許曾經依附在我們身上。欲望每人都有,但幸福呢?人生短暫,我們值得去創造幸福,感知幸福,擁有幸福。

從“放下欲望,就能幸福”這個主題展開,用最通俗、最樸素的語言,通過生活中心靈勵誌的小故事,多層次、多角度地揭示欲望與幸福關係,並幫助讀者克服各種不良的欲望,引導和保持合理的欲望,以開啟幸福的生活。

同時,本書打破以往此類圖書的寫作習慣,用一種輕鬆的口吻來對話幸福的含義,可以從頭至尾一口氣地讀完,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章節鑒賞和朗讀。不管哪種方式,讀起來,就像兩個多年未見的老友時空對話那般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