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朋友是互相幫助的。但現實中往往朋友是用來出賣的,是用來嫉妒羨慕恨的。君不見不相幹的人中了千萬大獎,人們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反應,但是身邊的朋友中了獎,哪怕是小小的獎,一些人就不淡定了,不是嫉妒,就是羨慕,甚至是恨了;不相幹的人有什麼好事,比如加官進爵等等,人們毫不在意,根本沒什麼強烈的反應,但身邊的朋友稍微有了一丁點兒的好事,卻能引來最熟悉的朋友們的嫉妒羨慕恨,真正給予誠心誠意祝賀的能有幾個人呢!所以說,人是最奇怪的動物,時刻關注的是朋友。朋友遭難了,可以誠心誠意地同情、安慰,朋友比自己好了,就不一定誠心誠意地去祝賀了,有的甚至想方設法讓朋友的好事化為烏有才心理平衡。大家看是不是這樣的呢?
且說張家鎮的張姑娘和王姑娘是無話不談、親密無間的好閨蜜。雖然古代的女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但這兩個好朋友卻有機會經常在一起玩耍、談心。時光荏苒,兩個人漸漸長大了,眼看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兩個人這時候討論最多的就是能夠嫁給一個善良帥氣的郎君,小兩口子可以恩恩愛愛白頭偕老,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尊敬老的,愛護少的,養育小的,也算不枉此一生了。
那時候的男女婚嫁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成為兩口子的男女,不像現在這樣有見麵相親一說,直到成親都不能見麵,最後送入洞房才能看到彼此的相貌。所以,雙方的人品相貌全憑媒婆子的伶牙俐齒胡咧咧,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男女雙方互相真的不知道。
張姑娘家親戚朋友多,所以張姑娘比王姑娘早訂下了婚約。張姑娘跟王姑娘見麵談論,就擔心自己遇到的郎君的人品、相貌等等。王姑娘見張姑娘搶先一步訂下了親事,心裏頗為失落,雖然悶悶不樂,但在張姑娘麵前強顏歡笑,假意祝賀、安慰著。張姑娘仍然是惴惴不安,就擔心自己的郎君並不稱心如意,使自己一輩子備受煎熬。王姑娘就說讓她想方設法打探一下,打聽清楚以後再做打算也不遲,省得鬧心到成婚之時。張姑娘對閨蜜的話言聽計從,就等著王姑娘給自己帶來好消息了。
王姑娘果然打聽到了張姑娘郎君的所有情況,不僅相貌俊朗,人品端正,更兼家財萬貫,雖然算不上富甲一方,在當地也算是上流的了。這樣的條件絕對是選擇夫婿的最佳人選了。按說打聽到這樣的好消息,作為張姑娘最親密的閨蜜的王姑娘應該替自己的朋友慶幸、高興才對,可是,王姑娘本來對閨蜜張姑娘先於自己定下婚約心裏頗為不爽,知道了張姑娘遇到了如此稱心如意的丈夫,心裏先是羨慕不已,接著深感嫉妒,最後就莫名其妙的產生了濃濃的恨意了。
張姑娘見到了王姑娘,就急切地問有沒有打聽到什麼消息。王姑娘愁眉苦臉地說打聽得非常詳細,說張姑娘的丈夫雖然頗有錢財,但相貌實在慘不忍睹,禿頂,獨眼龍,鼻孔朝天,歪下巴,六指,瘸腿。隻因為腰纏萬貫,才說下了張姑娘。
張姑娘聽了王姑娘的介紹,一下子如墜冰窖,全身心都涼透了。一想到如花似玉的自己要跟這樣殘缺不全的醜八怪度過一生,心裏就惡心死了。又想到自己的父母竟然為了錢財,就把自己親閨女賣給了這樣的不堪入目的人,對父母也是心灰意冷徹底失望了。
看到張姑娘傷心欲絕的樣子,王姑娘心裏舒服多了,就假情假意安慰了一陣子,又給她說了命中注定,無可挽回等等鬼話。張姑娘聽了王姑娘的話,更是痛苦不堪,心如死灰了。王姑娘告別了張姑娘,獨自冷笑著,感覺真是心滿意足,心情愉快極了。
第二天,王姑娘來看張姑娘,張姑娘垂頭喪氣地請求王姑娘給她想個擺脫困境的好辦法。王姑娘歎著氣搖搖頭,假裝痛苦地繼續安慰著張姑娘。看到自己最親密的閨蜜束手無策,張姑娘實在太絕望了,隻能抱著王姑娘嚶嚶哭個不停。王姑娘也陪著張姑娘小聲哭泣著,但心裏卻是樂開了花。
眼看著婚期馬上就到了,張姑娘越來越心焦,越來越坐臥不安了,一想到自己要嫁給一個醜八怪,就感到一陣陣的絕望。閨蜜王姑娘的安慰隻能徒添煩惱,更加深自己的痛苦。想一死了之,又考慮到父母養育之恩還沒有報答,自己這樣死了,父母賣自己的錢財就泡湯了,就不能下決心去死。第二天就是婚期,張姑娘思前想後,死誌已定,但不能在自己家死,免得父母的彩禮泡湯,就想好了在接親的半道上吞金自殺,接親的接走活生生的人,跟父母沒關係了,使父母得到一筆彩禮,權當報答了父母養育之恩。張姑娘計劃停當,感覺解脫了一樣,渾身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