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第二十三課 別讓消費綁架了你的財富(1)(1 / 2)

我們的眼睛總是被琳琅滿目的商品吸引著,口袋裏的鈔票開始蠢蠢欲動。於是,消費的欲望在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支配下一發不可收拾。但是,我們的收入畢竟有限,短時間內難以改變,唯一能做的就是學會理性消費,做個聰明的消費者。

在消費前保持清醒的頭腦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世界好東西太多,喜歡就買,遲早得為錢發愁。在消費前,我們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這幾個問題都通過了,再掏錢你就會有理性了。

樂樂從學校畢業已經兩年多,目前雖然工作穩定,但薪水不多。她每天坐公車上班,夢想著買輛車。下班之後,她最大的樂趣是逛街、泡吧、喝咖啡,最熟悉的地方是各個百貨商場。她常常抱怨:“哎呀!半個月薪水還不夠買一條裙子,上個月刷卡買的皮包現在還沒還清!逛商場就是好,可沒錢‘幹’瞪眼也是難受。”

她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看了看掛在牆壁上的寫真照片,那是上個禮拜拍的,花了一千多,她覺得還真是“物超所值”。正沉醉著,房東先生一陣猛敲:“喂喂,樂樂小姐,你到底要不要交房租?再不交隻好麻煩你搬走了。”

像案例中的樂樂一樣,大多數人崇尚消費,一逛街總能發現許多值得大力“掏錢”的東西,於是這也買,那也買,買的時候忘乎所以,沒錢的時候又後悔莫及。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世界好東西太多,喜歡就買,遲早得為錢發愁。還是讓我們在消費麵前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別讓消費綁架了我們的財富。

在消費前,我們可以先問自己幾個問題,如果這幾個問題都通過了,再掏錢你就會有理性了。

1.Why——為什麼要買

消費好比三部曲:第一是生活必需品,吃穿即屬於此類;第二是維持生存的消費,如房租、水電費等;第三是供給我們自己或家庭成員發展和時尚領域的消費,如教育投資、文化娛樂消費等。這三種消費對每個人或家庭而言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具體開支就要分清輕重緩急。一般說來,月收入首先要保證生活開支,而後才能考慮發展消費與享受消費。杜絕攀比跟風要貫徹始終,否則,以人之量,量己之出,勢必使消費結構偏離健康態勢,導致捉襟見肘。

2.What——買什麼

合理的消費結構必須根據收入情況來確定,總的原則是:量入為出,略有節餘。

從生存性需求來看,柴米油鹽等屬於非買不可的物品;從享受性需求來看,美味可口的高檔食品,做工考究的精美服飾要與自己的經濟實力掛鉤;從發展性需求來看,音響是否環繞立體聲、彩電是否純平大屏幕等,就不屬於“必需”之列了。然而,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裏年輕成員的教育開支應列入常備必要項目。

3.When——什麼時候買

購物時如果你能巧妙地利用時間差,同樣會使你獲益匪淺。如在換季大減價的時候購買時裝,就有可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較稱心的衣服;在夏季的時候買冬季的東西,冬季時買夏季的東西,反季購買往往價格便宜又能從容地挑選。

4.Where——到什麼地方買

稍微動點兒腦筋便能猜到:土特產品在原產地購買,不僅價格低廉,而且貨真價實;進口貨舶來品在沿海地區購買,往往比內地花費要少,即使在同一地方的不同商家,也有一個“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原則,隻要不怕費鞋花時間。

5.Who——讓誰買

有人把女性稱為“消費的動物”,一項全國性的網上調查結果給這種說法提供了一定的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不管女性的社會地位如何,在消費上,她們可謂絕對地當家做主。根據這項調查,女性除了自身的消費外,父母、子女、丈夫等家人的生活需求也大多由她們來安排滿足,女性在購物時,首先考慮的是實用因素,其次為價格和品牌。但如此“一刀切”似乎也不合理,具體情況還需具體分析,買食品、服裝和床上用品等,做妻子的往往比丈夫精明;而購買家電、家具等耐用消費品則做丈夫的比妻子內行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