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嚐試了懸疑小說的寫法和情境寫作,力求將那些錯綜複雜的策劃寫得脈絡清晰一些,吸引讀者繼續讀下去。想把策劃寫得很好玩,但是策劃真的不好玩,甚至有些令人憂傷。史上那些重大的策劃,很多都達到了人類智商的極限,但是成也好,敗也好,大多數都是以一方的慘重損失作為華麗的落幕。
這些策劃,無論是陰謀還是陽謀,都狡黠得令人驚歎。很多東西,當我們看不懂的時候會覺得奇怪,但是看明白了也隻是一聲歎息。例如,為什麼地大物博的俄羅斯近幾年大賺石油美元,普京總統卻憂心忡忡,如履薄冰?為什麼日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欣喜狂奔的時候,卻在突然之間掉入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大懸崖?
……
更令人十分擔心的是,正當那一雙雙黑手伸向我們的時候,我們卻毫無察覺。你看不到,所以注定了無法逃離那些專門為我們準備好的天羅地網,很多媒體爭相報道的中航油(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外巨虧就是一個實例。更令人無奈的是,哪怕是我們這些普通人,也常常在那些策劃圈套中苦不堪言。仔細想想,為什麼總有人在你投資中國股市的時候,告訴你:股市即將崩盤?為什麼總有人告訴你:喂,銀行存錢多虧啊,來買我們的理財產品吧,可你一買就後悔!為什麼我們在太陽底下低頭留著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卻發現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是一無所有的窮人?為什麼郎鹹平教授一說到中國的炒樓、炒股就由無奈到無言呢?……
可是這些東西背後的本質,要麼沒人去細心研究,要麼就是被一些故作高深的枯燥詞彙給淹沒了。大量複雜的統計方法和學術圖書,就如同故意寫得讓患者看不懂的醫院診療書一樣,讓本來幾句話就能說清楚的東西變成雲裏霧裏的無法看透,變成一個隻有少數人有資格去“辯論”,更少數人能夠“成功”並影響實際社會運作的“學術活動”。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混沌的蒙昧狀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攻擊,非常的脆弱。
隨著對外開放的加深,我們與整個世界的聯係將會更加的緊密。我們非常有必要改變以前隻將眼光固定在國內的小農思維,將國家、企業,甚至個人的發展放到一個國際大環境、大趨勢中來考慮。研讀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商業策劃史,實際上就是為了在故事中了解他們的那套我們所不熟悉的遊戲規則。不熟悉遊戲規則是我們這些年來不停吃悶虧的根源。
例如,日本的三井財團悄悄地在中國布局多年,滲透並吃透了我國的很多企業,成為我國很多企業在不知不覺中掉落進去的那個看不見的黑洞,我們卻始終不知道根源。直到一個在日本三井情報部門工作了12年的人寫了一本叫《三井帝國在行動——揭開日本財團在中國的布局》,才開始有了那麼一點真相大白的感覺。他所揭示的很多秘密,即使在日本本國也鮮有報道。
吃虧不要緊,要緊的是那些學費絕對不可以白交。以史為鑒,了解那些曾經經曆過的重大策劃,吸取別人或者我們自己曾經所遭受過的災難和戲弄,清晰地知道對方的那一套,我們才能很輕鬆地調侃“小樣,別以為穿個馬甲我就認不出來了。”才能從容地應對今後有可能遇見的類似事件。這也是寫這本書的終極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