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靠近首都西部地區的小縣城,名為風城,算不得繁華但也不算偏僻,這裏生活著一群平凡的人,各有各的歡樂也各有各的憂愁,有的人功成名就,有的人安於平淡,也有一些人不甘於現狀,在朝著各自的理想目標奮鬥。
劉若凡站在人來人往的大街上,目光有些呆滯。今天已經是他失業的第十五天了,最後一份工作是在酒瓶廠,月收入將近兩千元,這在這個城市的工資收入中隻能算作是偏低了。作為一個男人,誰沒有一種傲氣?那些當年的同學朋友一個個變得富有,一個個忙於事業而少於往來,反觀自己,卻是一直以四處打短工為生。依靠著父母和哥哥還有親戚的幫助,終於娶妻生女,但是接下來的生活必須要依靠自己,把這個家撐下去!也許是由於天生的天性使然,他不是一個安於平淡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他總是懷著一份童真的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出人頭地,希望有一天能夠讓自己的老婆和女兒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所以他一直都在尋找適合自己和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1999年高三的時候,由於一些幼稚的想法而荒廢了學業,就連班主任老師也對他失去了興趣,把他安排到了和差生一個座位,這對於從前是一個學習優秀的學生來說是一件難以接受的事情,從而他和老師之間產生了矛盾,而對於他的強烈抗議,班主任老師卻是視而不見,從而最終激化了他和老師之間的矛盾,一怒之下,他選擇輟學了。
這個時候的劉若凡,僅僅是剛剛參加完會考,勉強拿到了高中畢業證,回到家中,在家務農。家裏不是什麼達官貴人的大家族,僅僅是這個小城市外圍的一個小農村的普通家庭,父母都是一輩子幸苦幹活卻又沒多少積蓄的農民,他還有一個哥哥,是村子裏少有的幾個大學生之一,目前在石市上大學,是他們家裏的驕傲。其實劉若凡本來也是家裏的希望,因為他自小也和哥哥一樣,展現出令人羨慕的學習能力,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學習的尖子生,甚至考入了當地的重點高中。十年寒窗,也許是累了,也許是厭倦了,在步入高中的時候,他終於忍不住鬆懈了。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別人在衝刺高考的關鍵時期拚命的時候,他卻是天真的認為條條大路通羅馬,就算是上了大學,難道就能從此平步青雲,高人一等?從高一就開始了鬆懈,高二的時候想要追趕已經是倍感吃力,直到高三了,考試排名竟然是全班倒數的成績,幡然醒悟,卻已經來不及了。就算你是一個天才,但是不努力的話,也終究會被那些刻苦追求的人從榮耀中打壓下去。多年來的學習尖子養成的傲氣讓他不能容忍自己的失敗,不能容忍自己曾經高高在上甚至是俯視的那些同學一個個的超越自己,劉若凡終於醒悟了,終於振作了起來,打算重新開始,找回屬於自己的榮耀,用努力來證明自己絕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超越的人。可是偏偏在這個關鍵時期,發生了和班主任老師鬧矛盾的那件事情,最終的結果就是他結束了自己的校園生活。
由此可見,劉若凡是一個絕不妥協的人,這樣的性格造就了他以後的命運。
在家務農了幾個月,曾經向往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劉若凡,當然絕不肯安分於在家呆著,和許多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一樣,他向往的是大都市的生活,而由於家裏條件的限製,親戚朋友中隻有自己的哥哥目前在大城市石市上大學,家裏也不放心讓他去一個沒有熟人的地方瞎闖,所以他隻有一個地方可以去,那就是闖蕩石市。
從來沒出過遠門的劉若凡,終於等來了哥哥的來信,經過了一夜火車的顛簸,來到了這個完全不同於自己家鄉的地方。初出茅廬的他,在哥哥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做了一個小公司的業務員。從此,整日穿梭於大都市的人流中,苦口婆心的向著各色人等介紹著公司的產品,幸苦賺取著那微薄的提成,甚至有時候為了省下坐車的錢不至於吃了上頓沒下頓,徒步從老遠的地方走回公司。半年辛苦下來,囊中依舊空空如也,這對他不失為一個打擊。為了能積攢一筆錢,他選擇了辭職,開始幹起了力氣活兒。
幾經周轉,他找到了一份兒送桶裝礦泉水的工作,在接下來的半年裏,騎著買來的破舊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成為了民工中的一員。
哥哥終於畢業了,去了南方工作,在這個大都市裏,劉若凡可謂是舉目無親了。終於,過年的時候,他帶著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一筆錢回到了家,打算在自己的家鄉重新開始。
他首先是在大街上擺地攤,賣一些小禮品小玩意兒,後來他看到人家賣書掙錢,自己也弄了一批書,開始的時候賣的還好,可是後來被文化局查到了,不允許他擺攤無證經營。無奈之下,他開了一家書店。當起了老板。開店以後,生意沒見的怎麼火,花銷卻是翻了好幾倍。這個小縣城經濟上雖然不是太先進,但是畢竟離首都不遠,人們在購物的眼光上還是有一定的高度的,就書店而言,還是有很多家的,而且多數都是很有資金實力的大書店。在這樣的競爭之下,沒有多少家底兒的劉若凡終於沒能堅持下來。地勢好的地段租不起,圖書種類不全麵,更新不及時,這些種種都需要資金的支持,麵對資金的短缺,他隻能氣餒的選擇了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