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快速的時代
20xx年,七月二十一日,a市,清晨七點。
朝陽懶洋洋的舒展著身軀,將光明饋與大地,投下一道道陽光,給這個尚未醒來的城市染上一層淡橘紅色。
多美的早晨!動人又可貴!
範文也持同樣的意見。
在現代化快節奏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錯過此般美景:他們不是在上學、班中的路上無睱顧及,就是根本未起。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已經喪失了對景的感受:就算將他們強拉過來觀看,他們也會先嚐試百般推辭掉,如若不行,再“以暴製暴”,也不行,便隻能極不耐煩的嚼幾口牡丹。
一切皆因工作未完成,抑或休息未結束,換一個說法:沒有“時間”。
範文從心裏為這些人感到可悲。
”難道人們都如此了嗎?”
範文一邊吃著三明治一邊這樣想。
當然不是,這世上還是有一些人不同。
範文就是其中一個。
他想到自己的生活:他的房子是一棟二層別墅,自帶後院,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他搬進來時己經可以叫拆遷了。他將它大致修理了一下——將它從危房變成微房的程度,並進行裝修——極簡風格,這是他一慣的作風。
他將荒廢的後院“翻新”,種上一些爬山虎和月季。
主人……不,曾經的主人剩下的“廢品”他也完整保存了下來:發條鬧鍾,信箱之類的物品,它們是見證者。
“鋼鐵中的綠葉……”
範文啜了一囗紅荼。
別人一年工作,他鬆緊有度,主要為鬆。
別人開寶馬賓利,他開他的小“勞斯萊斯”——自行車。
別人上網聊天,他觀花賞月。
“文明中的野蠻……”
……
如果有時間,範文一定還會遨想下去。
但現在不行,範文瞥了一眼信箱,裏麵有一封信:不知是哪時送來的。
範文起身走向信箱,邊走邊抱怨那不負責任的郵差,但沒抱怨幾句就到了。
“我有些後悔沒有打掃……”
範文打開這個“古董”,一股黴臭的味道襲來。
箱中央有一封信,樸素的包裝,但十分幹淨,與周圍形成強烈對比。
信上沒有寄信人、地址、甚至是郵政編碼,隻有一張郵票:是一幅霧景。
範文拿了起來,拆開,是一張請函,附帶著一張車票:
“君想一覽霧景嗎?請乘一零零一次班車於霧村,駐賞霧蹤,將有朋友與你同行”
——摯友許文東謹起
範文看著這張不知何時塞入他信箱的邀請函,感到些許意外:許文東是他中學的同學兼朋友,畢業後便各奔東西,近幾年來交集很少。突然用寄信這種落後又費時費力的方式給他寄來一封信,實著令他奇怪。
“究竟有何用意……”
但他很快結束了這個想法,這是一個循環:人們推測他人的想法,目的,進而推測他人的“壞心思”與“一些好處”,再繼續深入……
沒有盡頭……
“既來之則安之。”這是他代替前一個想法的新想法。
範文將請函折好,裝回信封,將它從箱底拾起來,拍拍信麵上沾上的塵灰,隨後將信箱關閉。
因常年不清掃而堆積的塵灰迎麵撲來,在空中沿螺旋轉動了起來,形成了旋渦一般的霾氣。
他不耐煩地揮了揮手,驅散霾氣,但效果不大,反而加劇了霾氣的擴散。
範文隻好作罷,先行回屋,去繼續他未盡的戰鬥——己經涼了的三分之一三明治和半杯紅茶。